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滚动新闻 > 正文
西方向普京政府猛烈"开炮" 双方恩怨情仇集中释放
www.fjnet.cn 2011-12-13 20:51  燕玺 来源:国际在线    我来说两句

2011年12月10日,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俄罗斯民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杜马选举舞弊现象。大批警察已赶赴现场维持秩序,防止发生骚乱。

“喉舌”潜伏诱导舆论

与动员反对派组织示威活动相比,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价值观渗透,手段更加隐蔽。上世纪90年代苏联刚刚解体时,俄罗斯媒体的新闻导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推崇西方早期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从那时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试图抢占俄罗斯的舆论阵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西方已经在俄罗斯培育起了自己的“喉舌”。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很早就开设了俄文频道和俄文网站,美国政府资助设立了“自由”广播电台。这些欧美的“喉舌”在俄罗斯大肆宣传西方思潮,营造亲西方的舆论氛围。它们以报道俄罗斯国内的负面新闻为主,并就俄内政问题指指点点,频频制造惊人言论。“自由”广播电台甚至曾为车臣非法武装组织提供过宣传的平台。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希望借助俄罗斯的寡头势力来控制俄联邦的国家级媒体。俄罗斯前著名寡头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控制的独立电视台、莫斯科回声电台等覆盖俄罗斯全国的媒体就经常替西方说话,试图引导俄罗斯的政策走向。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两位在俄罗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是被普京执政初期第一批整治的寡头。

除了争夺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西方国家近年来还瞄上了“推特”、“脸谱”等新兴社交网站,利用它们对年轻人的号召力来扩大自身在俄罗斯的影响。自2010年4月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后,“脸谱”在俄罗斯的用户人数一路走高,从2010年1月到8月,该网站的用户数增长了376%,达到450万。据路透社等西方媒体报道,正是在这类社交网站的鼓动下,俄国的反普京示威活动才会呈现出“滚雪球”效应,因为上街示威的多是爱玩社交网站的年轻人。

影视娱乐是西方文化渗透俄罗斯的另一块阵地。由于俄罗斯取消影片进口限制,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充斥俄罗斯市场。与蜂拥而至的进口影片相比,俄罗斯电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与其竞争。同时,俄罗斯大多数影院已实现私有化,为追求效益,影院只放映卖座的进口片,本国影片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3%。泛滥的好莱坞大片无形中成了西方价值观的贩卖者。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