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安积极探索城乡公厕建管模式 15分钟如厕圈 让群众更方便 整洁美观的城南南环路公厕 (惠安县城管局供图) 红瓦白墙、标志醒目、设施齐全……在惠安县城溪滨公园,不少前来散步的群众发现,这里的公厕与溪为伴,四周绿树环绕,内部干净整洁。像这样有“颜值”的公厕在惠安县还有很多。记者昨日获悉,今年以来,惠安县积极探索城乡公厕建管模式,推动公厕建设标准化、服务智能化、运营专业化、使用文明化,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景区扩展到全域。截至目前,累计新建、改造镇村公厕72座,建有水冲式公厕450座。 城区实现“500米服务半径” 昨日,记者在惠安县城溪滨公园一期看到,红瓦白墙式公厕与周边风景如画的公园相得益彰。而辋川镇公厕则利用废弃牡蛎壳进行外观装饰,既实现废弃资源利用又凸显地方特色;聚龙社区公厕采用闽南中式庭院式的设计风格,外立面宛如一座古雅宅院,既方便居民,又提升体验。 “除了新建,很多公厕进行了改造提升。”惠安县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本着以方便舒适为原则,同时兼顾实用美观和细节。如把原来的无障碍厕所升级为“第三卫生间”,同时配置成人坐厕、儿童坐厕和男士尿池,安装无障碍通道、防护栏等设施,较好地解决老、幼及行动不便者如厕问题。 据介绍,惠安县在原有的公厕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需求,按照便民利民的基本思路,合理选址,将公厕合理地分布在城区、社区、街道、市场附近。县城区基本满足“500米服务半径”和“步行15分钟有1座公厕”的要求。 群众可以“一键”找公厕 “现在找公厕很方便,而且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干净。”群众郑女士说,如果不知道公厕在哪里,拿起手机查一下就可以了。 这得益于惠安县搭建的“公厕云平台”,群众通过小程序可精准查询附近公厕的位置、类别、开放时间等,实现“一键”找公厕、用公厕、评公厕。 同时,惠安县还讲究外部规划,破解“难找”问题。在厕所选址上,从过去选在阴暗角落改变为便于群众找寻到达的地方,并设置规范统一、清晰明了的引导标识牌。比如,惠安中新社区公厕从地下一层改设至地面,既方便附近逛街购物的群众需求,更有效解决了公厕“潮湿、阴暗,通风不够”等问题。 惠安县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扩大公厕服务内容,选取人员密集场所、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厕,新增饮用水、手机充电、应急药物等8项服务,配套建设避雨防晒点、休息室等,让公厕从生理代谢的简陋场所,逐步变为兼具卫生整理、休息乃至审美、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间。 “三项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让公厕的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惠安探索出了一整套自己的“规矩”,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如厕服务。 建立责任化考评机制。制定《公厕卫生质量和检查考核标准》《公共厕所管理制度》等,对公厕开放时间、卫生质量标准、奖惩措施作了详细规定。建立公厕三级考评制度,采取月联评、季度考评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并每月公开考评成绩,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市场化服务机制。县城区所有社区公厕由县环卫处统一管理,县财政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市场化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推行公厕星级管理模式,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扣款,倒逼公厕品质提升。 建立社会化参与机制。积极倡导沿街店面、企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内设厕所,为群众打开“方便”之门。广泛开展“文明如厕、从我做起”厕所文明宣传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公厕环境维护,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泉州晚报记者 王金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