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风易俗 惠安在行动”系列报道七: 惠安县山霞镇:基层文化建设引领移风易俗工作 陈木春向记者展示一件旧时渔民上船打鱼所穿的桐油衫 东南网记者 傅心玫 摄 东南网7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玫 陈培源 实习生 陈燕红 通讯员 柯碧田)提起惠安县山霞村,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村里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近年来,山霞镇以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出发点,改建孝文化基地、民俗馆、惠女调解室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作用,扎实开展以移风易俗为重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全镇各村移风易俗新风尚。 民俗馆展文明新风 祠堂旧习演变孝文化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在山霞村乡贤陈木春家里挂着这样一句话,以此形容这个全国“最美家庭”。提起陈木春,村民们赞不绝口的便是他自费200多万在自家祖厝上建立的农家民俗馆。民俗馆内收集了2000多件闽南人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的家庭民俗物件,包括明末清初以来各类惠安风格服饰,犁、耙、簸箕等农耕器具,蛤刀、船衣等渔具以及风箱、鸡庵等生活用具。这些物件大多都是由陈木春通过朋友与市场等渠道收集过来,为了收集一个物品,陈木春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但他依然甘之如饴:“这些东西都反映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不收集起来,担心以后会流失掉。” 陈木春年轻时通过经商,为家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但他对传统文化与艺术有着炙热的爱好,自2011年起,不忍见到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民俗物件流失的他便萌生了建立民俗馆的想法,在动员说服了家族成员后,他以自家祖厝为基地,开始民俗馆的筹建工作。陈老的子女一开始表示了不解,纷纷劝说老人不必这么辛苦,但随着民俗馆的家庭文化示范作用渐渐体现,子女们也理解了老人的用心良苦,并为陈木春夫妻俩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如今,民俗馆已成为福建省家风家教示范点,山霞镇妇女、青少年活动教育基地等,陈木春家庭更是成为一例鲜活生动的家庭孝文化传承示范案例。 山霞村的山霞文化公园景色优美,是众多村民休憩散步的不二场所,人流量较大。近年来,山霞村沿着山霞公园建起了一排祠堂,并将部分祠堂进行改造,建设成舜帝纪念堂,将孝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山霞村老人协会会长陈水福告诉记者,以往有不少人在祠堂祖厝内开展封建迷信活动,如今祠堂习俗向孝文化演变,有利于村庄的孝道教育,也为建设文明乡村增添力量。此外,村民自发将杂草丛生的荒地整修成了孝道园,并邀请村里老人在孝道园对参观人员进行讲解,在丰富基层文化的同时,也在村庄唤起阵阵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