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存货价格都上涨了”。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直言,上涨的这部分存货货值非常高。此外,土地市场成交金额也在节节攀升。 事实上,相对于存货增加,存货周转天数减少,去库存能力强的大型房企,在部分难以消化库存的二线城市、甚至三、四城市大量布局的房企控盘能力稍显不足,无法抓住市场窗口期,灵活推盘,项目去化速度较慢。 此外,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不少城市展开“造城”运动,与之相对的是,当地人口却大量外出务工。更重要的是,一、二线城市聚集了过多的资源,需求集中,而供给和存量都短缺,所以在本轮房地产回暖的趋势下,一、二线城市恢复较快,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却面临高库存压力,去化能力较弱。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相关房管局人士处获悉,为了吸引本地人回乡置业和全国人到乐山、攀枝花等城市购房,加快去库存,四川省首次携多地楼盘来参加北京秋季房展会。 变革营销方式去存货 值得注意的是,库存难以快速消化的背后,一方面加重了房企资金链的压力,另一发面也侵蚀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房地产,作为一个价值千万亿美元的行业,过去15年一直在固定模式下爆发式增长。2014年开始,进入了总体供大于求的调整期。对于地产行业来说,过去的主要痛点是房企拿地建设的资源和资金,而现在则是销售去化、存量运营盘活、提升客户体验等新痛点。 对此,在诺亚财富2015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上,诺亚财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从过去的黄金十年进入未来的白银时代,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盈利点将主要依靠持有、运营核心资产获得长期回报。” 鉴于此,不少房企正在加速转型,不管是万达转型轻资产,未来大幅缩减新增土地的拿地投资,还是部分房企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的产品,用“买房+收益”的方式创新营销方式,减少销售压力和成本,都是房地产行业供大于求之下做出的变革。 事实上,相对于相对饱和的住宅和传统商业地产项目,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总裁殷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感兴趣的是新型的房地产项目,比如房多多、优客工场以及小米公寓等,因为这些项目不一定是重资产运营,未来运营性资产的回报能力要大于靠拿地开发属性产生收益的项目”。 而这些资产管理机构更看重的新型房地产项目,正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存货大增,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而衍生出的新业态,也是一些房企力争改变利润走低的局面,试图从创新营销方式、嫁接互联网或者实现轻资产转型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