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福建日报及福州晚报接连刊发的两组习近平在闽、在榕保护文化遗产纪事报道,引发热议。热议之余,各相关部门单位也重新审视当下的工作,力求接力干好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让闽都千年辉煌文明绽放光芒。 旧法新修 守护一城遗产 福州能得千年文脉滋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捍卫和守护。 “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立法保护才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官君璧在第一时间学习了福州晚报相关报道。在她的记忆里,《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曾历时8年、15易其稿,最终才得以于1997年2月4日颁布施行,成为全国第二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 但这只是起点,在此之后,根据保护实际,这部法规得到修订和完善。2012年福州启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多部门协作配合,数易其稿。2013年10月1日,新修订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公布实施,确保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地推进名城保护工作。以此为中心,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管理办法。此后,市政府又相继颁布实施了《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管理办法》。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项项的法规,福州市的历史风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护。”官君璧对记者说,《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最有力度的一条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重大开发要听取市民意见,规划要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当时有关部门想将朱紫坊开发成商业街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条款,项目被人大叫停,朱紫坊得以保留至今”。 法规先行、政府投入、专家参与、民间支持,福州文化保护力量才得以不断壮大,一城遗产在发展的洪流中屹立至今。 修复开发 再现辉煌文明 保护是为了捍卫福州的历史文化,而修复开发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年来,福州通过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地修复、开发历史遗存,将千年古城的辉煌文明展现于世人面前。 三江汇流的马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大港,也是近代中国的复兴之地。这几天看完习近平在闽、在榕保护文化遗产纪事报道后,马尾船政文化管理处主任黄有峰颇多感慨:“我们现在做的事是在保护基础上展示和重现历史,这才不负前人努力。” 近年来,省市全力推进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的建设,从历史遗存的保护修复及重建,到旅游设施的建设,再到船政文化的研究传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目前,船政文化城的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报市里批复。今年,船政文化城的建设将全面展开。此前,闽安协台衙门已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船政衙门、船政学堂主体建筑也已完成重建。 与马尾邻近的台江,则有着福州最大的历史街区——上下杭。目前该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沿街而行,工人们或雕琢,或敲打,街面部分建筑门面已修葺一新。文保点福州商务总会旧址的修复工作春节前有望完成,采峰别墅也即将展开修复,建宁会馆、高氏文昌阁等修复工作将于年内启动。三坊七巷管委会副主任凌敏表示,预计10月前,下杭路、三通路沿街立面保护修缮及隆平路沿街立面保护整治工作可率先完成。一江之隔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工程也已启动。 目光转向鼓楼,紧邻繁华的津泰路,古色古香的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已掀开一角面纱。国保单位芙蓉园主体修复,庭院花园改造及周边风貌整治已基本完成。凌敏表示,预计2016年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工作将全面完成。 一街之隔的三坊七巷内人流如织。根据旅游部门的消息,今年三坊七巷有望成为我市首个5A级景区。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及开发还在继续。就在文儒坊金斗桥,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利用发掘出的从唐坊宋街直到明清近代的建筑遗址,这里将打造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 再将城中的乌山、于山、屏山和闽江及一条条内河投入到这些历史遗存中,记忆里那副“城在山里、山在城中,古巷交织,河汊蜿蜒,榕荫浓密”的古城风貌跃然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