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房价“涨不动”了 限购就能松动了吗?

house.fjsen.com 2014-04-21 10:12: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房价“涨不动”了!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透露出来的信息。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持平的城市有10个,上涨的城市有56个,在继上月环比价格上涨城市跌至57个之后,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再次降低,房价未涨城市个数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

尽管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在解读房价数据时表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总体平稳,不同城市涨幅扩大缩小之势互现.但从房价的总体趋势来看,全国房价在平稳中已经出现涨幅触顶态势,房价逐渐“涨不动”了。

这似乎又给近期不绝于耳的“取消限购”呼声增添了砝码。在此之前,在不时传出一些地方楼市“销量大幅下滑”“价格下行”“房地产企业濒临倒闭”的消息声中,市场中关于放松房地产调控尤其是“取消限购”的呼声趋强。

限购能否就此松动?先来回顾一下限购政策的出台背景和初衷:在投资投机性需求簇拥房价持续快速上涨过程中,国务院2010年4月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目的在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在提到“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时,通知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从通知中看,限购政策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掌握,而就各地情况看,限购政策能否松动,则应以是否达成“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为准绳,而不能仅仅以房价“涨不动”为指标。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多数城市房价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依然处于上涨中,一些城市同比涨幅仍然远超当地居民收入平均增速。

一些地方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回应近期关于部分城市松动限购、放宽房贷的传闻时明确表示,将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丝毫不会放松,将继续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应该看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艰巨性、长期性,过往持续数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愿望不可谓不美好,政策执行力度不可谓不严厉,结果远没有达到预期,充分说明房价的回归之路可能很不平坦。事实上,就在去年,市场还曾出现过热点城市“地王”频现,成交量上升和房价快速上涨势头。此时,一旦放松,难说不会出现房价反弹甚至暴涨局面。

在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因其产业带动面广,常被地方政府作为“支柱产业”去培育。但先行国家经验教训昭示,房地产本质上是居住空间的分配手段,应坚持“居者有其屋”的公平原则。除非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房地产业短期支撑而实施刺激政策之外,不能长期将房地产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去依赖。否则,会因“本末倒置”加剧贫富不均、投机盛行和实业萎缩而危及经济长远稳定增长。

即使房地产遭遇行业周期,对宏观经济有不良影响,在政策调整上各地也当慎之又慎。试想,如果楼市出现疲态,就争相取消或变相取消限购政策,延续的是经济刺激的老思维,若由虚假需求来刺激楼市,只会促成更多“空城”“鬼城”诞生,而其涨得快、跌得更快的后遗症终将带给市场致命打击。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种硬性行政手段,限购政策确实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与我国户籍改革方向存在明显矛盾,集中式“一刀切”的直接调控模式会误伤到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随迁就近养老和人才引进等刚需。从长远来看,除少数超大城市之外,必须逐步以信贷、税收和目标管理等间接措施来取代此项政策。

应该看到,我国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极大,不宜采用“一刀切”的调控政策,应尽可能调动地方政府自主出台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待取得成效后,再进行总结推广。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地有序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而实现短期与中长期房地产调控的接轨。

(新华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