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上海、广州其余几个楼市火爆的一线城市相比,深圳楼市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不如大多数二线城市。据深圳中原统计,7月深圳商品住宅实际成交总套数为3396套,环比6月份下跌31.80%;7月每日累计成交面积32.99万平方米,环比下跌30.56%;成交均价2311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4.68%;总成交金额为76.25亿元,环比下跌33.81%。而在8月23日至8月30日的一周成交排行榜中,深圳也以总成交631套,日均90套的成绩排在了9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倒数第一位。 销售低迷若任由持续,将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土地销售,关系到财政收入,在不与中央政策主基调相违背的情况下,这几个楼市成交压力较大的城市,选择政策微调。而从去年5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政策释放放松信号,至下半年“新国五条”效力减弱,政策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而近期各地涌现热销项目,房价也在预期中不断上涨,中央层面则对此保持着容忍,并表示对房地产采取去行政化措施,也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微调减少了阻力。 微调可能蔓延 从这两个月各地楼市调控政策变化来看,当下似乎迎来一波楼市政策定向宽松行情。深圳普通住宅标准的调整基本围绕“自住需求”为主进行,温州限购令定向宽松也只不过是在政策执行上和原有其他限购城市看齐,称不上放松。而芜湖针对人才而设定的鼓励性购房措施,以人才为由头,应该来说,如果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也基本上是以自住需求为主,可以改变当前楼市成交量下滑的局面。 随着对这些微调政策的默认,接下来很可能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微调行列,为“金九银十”的楼市冲刺提供政策助力。一方面不同于一线城市广泛的客源基础、旺盛的刚性需求支撑,三四线城市客群主要来源于当地,前几年市场火热加速房企大规模开发,为后期市场供过于求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在供大于求、存量比较大的市场压力下,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行压力还不是那么大,“内动力不足”,从政策微调入手成为这些城市摆脱现状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