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房企,保险企业也正大规模进入养老地产。
本月上旬,泰康人寿以子公司广州广泰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在广州萝岗区竞得一宗面积为23810平方米的地块,土地用途为“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按照该公司此前的计划,这宗地块拟用于建设养老社区。这是继泰康人寿在北京、上海布局养老社区之后,再次在一线城市完成圈地。
在绿城、远洋等房地产企业积极介入养老地产的背景下,泰康人寿此举在险企中也不是孤例。最近一两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企业纷纷抢此“蛋糕”。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像养老地产这样的项目,进军者除了勇气可嘉之外,更要有智慧,毕竟养老地产在国内发展还有诸多障碍需要克服。而没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脉等资源做支撑,企业难以“玩转”。
企业争相竞逐
早在去年,泰康人寿就表态将在广州拿地建设养老社区。时隔一年,其终于在7月上旬以1.33亿元获得广州萝岗区广州开发区一宗23810平方米的地块。截至目前,该公司选址北京昌平区的养老社区项目已动工多时,在上海松江区的拿地行动也已完成。
过去几年,实力雄厚的险企纷纷进军这一领域,试图掘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11月,中国人寿在河北廊坊兴建的高档养老地产项目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开工;2012年9月下旬,中国平安也迈出了进军养生养老产业的第一步———在浙江省桐乡市启动“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同年年底,新华保险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双方将在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并透露公司有意进驻广州金融城投资养老地产项目。
与险企相比,房企在这一领域的试水显然更早。绿城、远洋等大型房企先后启动布局。
消费群体有限
然而要想在养老地产领域掘金,现实并不容易。《英才》杂志援引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长朱凤泊的话称,“国内养老地产的利润率不高,90%都在亏损。”
在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看来,目前真正可供操作及复制的有效模式极其缺乏。而且由于养老地产进入门槛不低,房企的资金链条也备受压力。“一些企业要么采取租售并举模式;要么就直接卖房子,只是在楼盘无障碍设计等方面有所重视;还有就是发展中高端客户,采取会员制,入住者需要缴纳高额的会费,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群的需求。”韩长吉对记者说。
他认为,养老地产在国内发展还有诸多障碍需要克服。比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约养老地产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也依然处在探索阶段。
一位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的分析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真正的养老地产,不应该像普通的开发商一样,简单地卖房子,而是要通过运营来获得盈利及资产的增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养老地产,其实是做养老产业。
但他认为,在我国要做大养老地产,不是仅靠企业开发的模式就有效。在资金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合作运营,比如房企和险企就可以合作;在技术方面,无论是养生还是护理,也都不是难事;盈利模式本身也可以向国外一些成熟的做法借鉴,“但目前最缺的不是这些,而是怎么提高目标目标消费群的消费能力。”
这位分析人士解释说,我国目前尚有欠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消费群体规模无法壮大。在此情况下,养老地产要作为地产业务的一个种类崛起,有很大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