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结束,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导向依然是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活生生的东莞投资客有什么样的置业故事?他们对楼市前景怎么看?他们担心什么,期盼什么?他们为什么不买住宅了?他们在做些什么?记者分别采访了房产中介、企业主、企业高管等三类主流投资客代表,今起推出“走近投资客”系列报道,讲述投资客故事,以小见大,立象尽意,试图管中窥豹,呈现房产投资的潮起潮落。
2000年,大学毕业时,杨丽和丈夫缺钱买婚房,只好找父母帮忙,买了房没钱搞装修,只好住进未铺地板的“清水房”。5年后,家庭经济情况好转,他们买了中信凯旋城一套166平方米改善居住环境。
2006年,杨丽开始涉足房产投资,2007年看见买房好赚,她辞掉了贸易的老本行,加入房产中介行列。得益于职务便利,2007年6月,她买了一套45万元的房子,尽管属于第4次买房,但由于贷款政策宽松,她依然贷到了七成房款,她买下之后立马放盘,只半年时间便净赚好几万元。
不过,最近3年,由于三套房停贷,已经5次贷款买房的她无法继续按揭购买住宅,只好转战商业地产领域。现在,她手握200万元在挑选商铺和写字楼。
大学毕业无钱买婚房
杨丽,湖南人,1977年生,大学学贸易专业,大学毕业后嫁到东莞,丈夫是东莞本地人。
2000年,尽管房价每平方米只有两三千元,但是对于积蓄不多的杨丽小两口来说,房子仍是难以承担之重。于是,他们只好求助父母,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当起了“啃老族”。当年,他们在东泰花园买了一套85平方米两居室“清水房”,3000多元/平方米。
交楼时,房子的洗手间、厨房和墙壁已经简单装修,但是地板没有铺地砖,由于经济紧张,杨丽两人没有再搞装修,直接就住进去了。
杨丽说:“当时日子过得很拮据,我们没有钱买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啊。我们节衣缩食,一边还房贷,一边存钱买家具,一件、一件地买。”
5年后换大宅
杨丽夫妻俩工作十分卖力,杨丽在一个贸易公司上班,当时经济环境比较好,工资收入也比较高。丈夫吴先生做些生意,慢慢也兴隆起来。于是,这个小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宽裕了。他们觉得两居室制约相当之大,小孩子出生了,父母过来带小孩,房间住满了,杂物根本没地方放,书房也被迫与卧室合并。
“当时,我们就想,住两居室不是长久之计,小孩子稍大一些,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她说,2005年,他们在中信凯旋城买了一套166平方米的大宅子,毛坯房单价接近5000元/平方米,总价80余万元。当时按照政策,他们可以贷款七成,但是由于存了一笔钱了,不想背负太多利息,所以就只按揭了五成。
东泰花园与凯旋城相邻,他们现在两套房子都是自住。杨丽说,这套房子现在市值已经涨到200多万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