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数次调控,房价却屡调屡涨。中央希望调控出手“稳、准、狠”,但往往事与愿违。“十年调控十年价涨”的现实窘境给未来调控政策带来诸多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调控中所涉及的开发商、地方政府、银行与购房者又是怎样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在近日的调研中,记者试图找到答案。
地方政府:调控代价“耗不起”
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作为“地根”控制者,拥有较强的主导权。但每当中央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却没了“底气”。
从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情况来看,全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2.69万亿元,同比2011年的3.15万亿元,下降14.6%。这也造成多地政府性基金收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浙江省2012年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基金预算的文件显示,2012年,浙江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1973亿元,同比下降46.4%。对此,浙江省财政局解释称:“收入下降,主要是土地出让市场行情不景气。”以杭州为例,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1000亿元,超过上海、北京,跃居全国第一。而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出台,杭州土地出让收入连年收窄。2010年,杭州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922.57亿元;2011年,跌到了427.37亿元;2012年土地出让金再度缩水,为350.80亿。
其它省市情况类似。按照上海市2011年国有土地所有权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例85%计算,2012年上海市土地出让金为1100亿元,同比锐减43%。
由于上述原因,相关省份都相继调低了今年土地出让金预算增速,部分省份甚至预计负增长。
山西一位地方住建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房地产政策一时一变,经历了从过去鼓励发展到现在严厉调控的历程,而经过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如今却难以调控,造成十年调控十年价涨。
在他看来,国家调控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小。“因为我们这属于小城市,房地产市场都是刚性需求,发展相对平稳。可能对于需求较大的大型城市影响大些。”
专家解析:“由于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很大部分,因此,地方对土地依赖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
“地方政府是政策执行者也是城市责任者。”全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地方政府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原因是,其不像房企可以耗时间,它没有资金,城市就不能发展,人民生活就不能改善,城市GDP也会完不成指标。
银行:共同筹码“输不起”
房地产业仍然是各家银行放贷的重要项目。有机构测试认为,如果房价下跌50%,房地产开发贷款违约率上升至5%,同时将侵蚀银行利润15%至25%。作为房地产市场博弈各方共同筹码的银行“输不起”。
不过,此轮房地产调控以来,银行开发贷在开发商资金来源占比在波动性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从2008年的19.2%,下降到2011年的15.1%,2012年轻微上升至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