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房企拒绝“伪国际化” 借道香港曲线来出海

house.fjsen.com 2012-10-11 15:11 来源:东地产 我来说两句

同年,中坤集团[简介最新动态]在美国洛杉矶投资了一个2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项目。之后,中坤[简介最新动态]在洛杉矶设立了分公司,并在美国相继购买了牧场、办公楼等。如今,中坤又欲购买冰岛土地,在遭政府拒绝后,转购为租,至今仍和政府进行谈判,并预计将于10月签约。对于这一系列在国外市场上的举动,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的解释为“对国际化的一种尝试”。

2010年,万通控股投资约5亿元,承租美国世贸中心重建项目一号楼的64-69层,打造一个名为“中国中心”的商务中心。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表示,“中国中心”将于2013年建成,并将扮演中国民间资本赴美寻求发展的平台。

2011年末,碧桂园与马来西亚一家房企成立合营公司,共同在当地进行房地产开发。首批建造的两个别墅项目,更是被带回中国,并屡屡亮亮房展会,吸引中国投资者前去购买。

同月,绿地集团与韩国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以综合性地产开发运营商的身份加盟韩国济州岛国际自由城市的建设,包括“济州岛中国城”项目。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认为,大量留学生在海外需要买房,大量中国游客境外游需要住酒店,依托中国的资源,发展海外市场,这样更有优势、风险更小。

今年以来,房企更是屡屡进行“国际化”的尝试:6月,万达集团和泛海集团共同计划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北高加索或俄罗斯其他地区建设大型文化、旅游和商业的综合设施;9月,首创置业与法国地方政府签订土地协议,将建设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并享受法国和欧盟特许优惠政策。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房企在海外的项目,多少和“中国”沾边,或干脆是针对中国人而建造。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对海外市场了解不够,之前也无成功案例,中国房企先从和中国有关的项目起步,风险相对小。所谓“伪国际化”,很可能是为未来进一步发展作铺垫。

融资症结

尽管进行“国际化”尝试和在香港上市有着不小的风险,一些房企却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道路,究其原因,还是“融资”二字。

2010年4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暂停炒地房企A股上市和再融资。

严厉的调控下,房企在国内融资受阻,成本增加,金额缩水,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数量和规模也呈下降趋势,不少房企只能依靠私募等方式进行融资。在销量下降的“催化”下,资金短缺更为严重。

海外融资,便成了房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今年7月,金地集团[简介最新动态]旗下海外公司金地[简介最新动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行了12亿元人民币三年期无抵押优先级债券,这也是国内A股上市房企海外发债的首个成功案例。

海外发债在业内人士看来还不算最佳融资方式。若在香港没有上市平台,企业无法进行股权融资、增发等,融资成本也更高。因此,房企最希望的,还是直接在香港上市。

香港这一平台对于部分房企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华侨城[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为例,今年年初,华侨城在上海的地王项目“苏河湾华侨城”资金遇到困难,便由其在香港上市的平台,华侨城亚洲,向华侨城上海置地注资人民币22.32亿元,用于该项目的开发,并使多次推迟动工的该项目于9月顺利开盘。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境外建立融资平台,都可为国内的项目进行融资,同时又能兼顾海外事业的发展,在国外进行新的投资。

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则表示,房企选择香港上市、海外发展,主要还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目前市场的销量放缓,房企的现金流遇到困难,可以说是形势所逼。

“国际化是大型房企的必然要走的道路。国内市场的市场价值、容量已经很难支持其发展,会发生产能过剩的问题。”邹毅补充。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