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阳认为没有“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建筑”。
中国建筑传媒大奖系列专访2
王骏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著名学者。2008年至今,一直任中国建筑传媒奖终评评委。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不能指望开发商成为慈善家。需要发挥的是政府在保障房和廉租房方面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改变思路和规范的话,结果大概只能是廉价的商业住房而已。
没有“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建筑”。但你不能指望在没有“公民社会”的情况下已经有一种“公民建筑”存在并对之进行所谓“推广”。
———王骏阳
目前正在接受申报的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也是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建筑奖。近期本报将就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问题推出系列访谈。本期推出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终评评委王骏阳的访谈,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建筑更看重象征性而缺乏现代性,因此中国社会各级官员仍然对建筑的象征性乐此不疲,而一旦建筑成为政治象征的工具,文化批评便难以企及。
中国的建筑缺乏现代性
南都:你能否点评一下过去两届建筑传媒奖中几位对建筑史和理论研究做出过积极贡献的获奖人?
王骏阳:我对汉宝德先生的评价很高。虽然他的设计作品我不敢苟同,但是作为一位历史理论学者,他在普及建筑文化方面的工作无人能及。当然,这得益于台湾公民社会的成长本身。或者说,它既是台湾公民社会成长的组成部分,也是它的产物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南都:你怎么看当下国内缺少建筑评论、特别是面向公众的建筑评论的现状?
王骏阳:与西方建筑相比,中国传统建筑一直比较缺少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另一方面,建筑则是当权者控制社会的工具。中国历史上不乏画论、诗论,但是没有“建筑论”,因为建筑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范畴。
- 2012-08-21福州城市发展展示馆年底竣工 榕再添标志性建筑
- 2012-08-03伦敦碗设计师:不做标志性建筑 贯彻可持续精神
- 2012-07-13泉州将建102层高楼呼应台北101 成闽标志性建筑
- 2012-06-25实拍我国34个省会的标志性建筑,福州白塔够亮么?
- 2012-03-01北京斥巨资重建6处京城标志性历史建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