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2.7万亿元,同比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相对于抑制通胀,央行显然把重点更多放在了保增长上。
于是,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2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不论是M2还是贷款,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名义GDP增长(一般可以用GDP与通胀增速之和来衡量)。同时,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可以说,微调力度相当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也相当强。
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目标的第二个,调结构体现央行鼓励对重大项目信贷支持,肯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6月末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9.3%,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是2010年以来首次回升,央行认为这表明信贷结构处在改善通道。与第一季度报告中不同的是,央行此次明确提出人均基础设施量指标,表示中西部基础设施领域仍有投资空间。央行要求解决信贷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大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金融支持,满足铁路等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央行评价银行当前信贷投放意愿“较强”,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社会融资总量“回升”,认为这三方面因素利于稳增长目标。相信此次能够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后宏观政策的经验教训,保持短期经济数据稳定,同时协调长期经济结构健康调整。
货币政策的去向取决于经济回升与通胀增长的速度和程度对比。目前7月份PMI指数基本平稳。从7月份的数据看,季调后PMI新订单指数比6月份上升了0.7%,产成品库存指数比6月份下降了2.3%,原材料库存指数比6月份上升了1个点。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的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的下降都是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但央行承认经济潜在增速可能经历阶段性放缓过程,负面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去杠杆、再平衡,外需持续疲弱;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较大,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物价方面,央行较第一季度更加乐观,关注季调后环比变化和扩张政策对物价的刺激。
预计宏观调控仍将延续微调预调的基调,但货币政策也将仅限于采取适应性的调整,即在观察到CPI下行后才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三季度CPI同比如果将继续较大幅度下行,央行仍有可能采取降准或降息的措施。中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