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淡季不淡透出企稳信号 央行有望8月再次降准

house.fjsen.com 2012-08-06 09:31 刘锋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8月开门红未能延续,股指依旧呈现下跌态势,上证创出的新低2100点亦岌岌可危。市场从对政策的极度敏感转向对经济底的寻觅及确认。本周公布的7月官方PMI指数为50.1,在淡季回落甚微,透露出些许经济回暖信号。与此同时,由于外汇占款增长乏力,为稳定这来之不易的回暖“火苗”,央行有望本月再度降准。

PMI淡季不淡透出企稳信号

本周公布的7月份中采PMI为50.1%,同比跌幅收窄。而汇丰7月份PMI则为49.5%,相比6月份大幅回升,结合两个PMI数据来看,季调趋势已经回升。结合工业增加值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目前经济下行动能逐步减弱,中国经济正在筑底过程中。但是下行势头能否就此在3季度止住?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最新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利润来看,6月份工业增加值已出现反弹,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1~5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

4~7月制造业一般呈现季节性回落,而今年5月份以来,PMI的同比跌幅分别为-2.9%、-0.2%、-0.1%,跌幅逐渐收窄,显现出“淡季不淡”的现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此表示,7月PMI指数降幅继续缩小,表明经济增长筑底企稳迹象进一步明显。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出现了季节性回落,其中生产指数跌0.2个百分点,至51.8%,创下去年12月份以来新低,而新订单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当前总需求增长仍然较为羸弱。而库存则有明显改观,产成品库存显著下降,而原材料库存则继续反弹,这让市场多了一份乐观。

但订单指数低下使得综合数据的积极意义打了折扣,需求动能依然不足让经济回升仍然存在隐患。“企业恶化趋势正由小微企业向大型企业演化,房地产去库存缓慢,购进价格指数进一步回落,PPI仍将下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红周刊》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没有完全被消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表示,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而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半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大对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随着“铁公基”大幕再启,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地方版“四万亿”计划不断在发酵。

热钱逃离迫使央行降准

“稳增长”还需低利率来支持,年内央行一系列降息、降准措施已经使得资金价格开始下行。多家机构宏观分析师认为,7月份CPI跌破2%已成定局,再次降准是大势所趋。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将维持在低位,而且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外汇净流出714亿美元,这些表明市场非常需要流动性的注入。央行于本周共进行了58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本周内有1450亿元逆回购到期,而可供对冲的到期央票仅1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被动净回笼资金860亿元。在本周大量逆回购到期的压力下,央行需要采取更多手段来调节流动性。

从最近6周情况看,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逆回购操作来保持流动性,远超出前两轮逆回购时间。市场分析认为,可能是在连续两次降息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回升带动的骚动引发决策层担忧,随着逆回购的规模逐渐减小,逆回购可能接近尾声。依据前两轮逆回购结束后央行紧接着就宣布降准,结合下周将是7月经济数据公布集中期,依据惯例,数据披露期降准的时间窗口最大。徐洪才表示,8月降准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此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商务部研究院白明也表述了相似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仅仅靠逆回购不能以缓解基础货币增长乏力局面,因为在贬值预期下热钱不断逃离中国,今年1季度外贸顺差还保持在500亿美元,2季度就出现了逆差,而且5月份出现千亿元负增长现象。为保证市场充裕流动性,这将逼迫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反向对冲。降准预期带来流动性释放有助于缓解股指中枢渐趋缓慢下移的态势,相比当前交易费下调、退市制度,无疑降准对股市提振作用更加明显直接。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