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策的了解不透,同样会带来误读。以上海地产调控政策为例,据搜狐焦点网报道,最早于2010年10月颁布的“沪九条”对于上海户籍居民购房政策有过规定,但此规定以及后来的2011版上海限购令均未对“家庭”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房地产分析人士杨红旭曾经撰文评论道go2map,一些调控政策没有公开的书面文件,公众并不知道政策细节,因而一经媒体轮番报道,大家也就以为是“新政”来了。 信息是否被误读,也取决于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是否严谨客观。微博的崛起让自媒体成为了很多媒体的消息来源,很多信息未经考证,就已经广泛传播,真假尚且难辨,一部分观点就已经对受众产生了影响。还有不少所谓“标题党”用片面的标题吸引读者,确实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有舆论评价道天龙八部,“作为媒体不应过早报道未经确认的信息,不能听风就说是暴雨,然后风一过也不去理睬是否真正下雨了。” 如何跳出舆论怪圈 仔细观察近段时间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一方面是多个部委紧急辟谣称调控并未放松,另一方面是时有出现的“多地楼市回暖”、“多地再现连夜排队购房”之类的报道。信息的交织与冲突让公众无所适从。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搜狗,2011年10月11日佛山市放松限购令半天内被紧急叫停,很多媒体用“朝令夕改”来评价。据统计,短短10天内,有超过60家的平面媒体的报道标题中出现“朝令夕改”一词,而1610篇的网络媒体标题或正文也采用了此词来评价。正是这种难以捉摸的变化,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担忧。 要破除政策被误读的怪圈,应该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政府摒弃“朝令夕改”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加强政策透明度,广泛听取民意。而作为重要信息媒介的媒体,则应该秉持新闻原则,以更为严谨的媒体精神报道客观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