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楼体公共部位,包括楼体的屋顶、外墙、大堂装修、门窗、电梯等,比如本来是LOW-E中空玻璃,换成普通平玻;本来是高速电梯,变为低速电梯;本来是用大理石铺公共空间,改成瓷砖了……这些都和安全无关,也不在国家监管的范围内,短期内差别不大,但是最终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纷纷特别强调,这些做法虽然对于住宅的品质会下降,但在建筑质量上还是会保证60分的底线,因此购房人很多时候也不容易发现。
这些做法,是针对已开卖的项目或楼座,因为更改余地比较小。对于还没开卖的新项目和楼座,开发商可能会降低整体的定位,如精装标准、外墙、户型面积等,以迎合市场对低总价产品的需要。对于这样的项目,购房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的公摊面积,有些项目看似单价不高,建筑面积不小,但套内面积可能并不大,比如有的项目建筑面积93平方米,但套内面积可能比其他项目90平方米的户型还小。
由来已久
今年问题更加凸显
对于开发商的这些“偷工减料”的猫腻,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的李洪云律师说,这种现象以前也出现过,但因为近期房价降低,开发商资金紧张,问题更普遍了,相关的咨询和案例明显增多,随着今年一些项目的入住,问题更会凸显出来。
李洪云认为,以购房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开发商的施工质量是很难进行有效监督的。工程质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消费者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对于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标准等方面,必须由专业的监理机构来监督和验收,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以免目前市场中有一些不良开发商,片面追逐超额利润,当他们下调房价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卖完楼走人,将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烂摊子丢给社会,或重新注册马甲另起炉灶继续开发。她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住房验收的力度,并切实监管开发商,有力地遏制其“违法冲动”,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臻于完善。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购房人在买房时,也要睁大眼睛,甚至拿着“放大镜”去看项目的购房合同,并把产品的相关品牌、型号写入合同中,因为,目前本市的预售合同虽然已把建筑的细节规定得非常细致,外立面材质、供暖方式、层高或使用什么等级的建材都有标注,但还是有很大的模糊地带,开发商还是有空子可钻。另外,购房者买房时还是要提前看合同,不要仅看样板间或会所。
.
- 2012-01-18房企七成资金来自于高利贷 民间借贷套牢楼市
- 2012-01-17保利、绿城等六成一线房企未完成去年销售目标
- 2012-01-17房企进入严冬季节 房地产业过年边发红包边裁
- 2012-01-16业内爆料有房企最高裁员60% 总量多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