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对于卖场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们在享受扩张带来的果实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并不完全是甜蜜的,他们也不得不吞下店面退出市场的痛苦。
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卖场与厂商之间的矛盾可能可以被繁荣所掩盖。但是,现如今。欧美经济大有二次触底的可能。国外市场一片低迷。国内市场又受到房地产调控影响。加上卖场大规模扩张,一线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不少厂商出现亏损。行业洗牌好像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卖场与厂家之间的矛唇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中国家具的整合期也到来了。
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预测,到底行业洗牌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唯一知道的时,今年、明年,甚至以后,家居卖场依然会延续现如今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局面:扩张、关门!
一半海水:扩张浪潮席卷中国
在2009年之前,谁也没想到卖场会这么疯狂,甚至包括卖场本身。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家居巨头已经开始真正走出自己原来的势力范围,占山为王,圈地为主,布局全国。从2007年,连续3年·中国家居消费市场平均增幅超过30%,年产值逾6000个亿。
但是,更多资料显示,2009年左右才是中国家居卖场的一个扩张爆发起点,从这一年起。卖场的扩张幅度呈直线飞涨。卖场“扩张”这部大片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着。单单2009年,红星美凯龙新增加了20家分店。到该年年底,红星美凯龙在全国的所有卖场累计起来面积达到618万平方米。按照其两个十年愿景规划,到2012年建成100家卖场。而就在去年红星美凯龙获得了包括华平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复星集团和渤海产业基金在内的四家投资机构总共26亿元的注资之后,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表示,将加速新商场的建设步伐,争取在2020年全国门店数达到200家,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作为红星美凯龙的老对手。居然之家也不甘落后。从其发展史可以看出,它每年新增分店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新开1家店面,从2006年2008是每年增加3家店面。与红星美凯龙有点相似,到了2009年居然之家突然发力,当年增加8家店面.20lO年又增加了12家。按照之前的计划,今年将增加店面14家,在2012年将完成全部省会城市的布局,连锁门店超过60家。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2015年完成主要地级城市的布局,连锁门店数量超过100家。
不单单只有两大巨头,一直盘踞于中部武汉的欧亚达也在2009年提出要“弯道超速”,两年时间己完成南昌、长沙、杭州、洛阳、济南、天津、重庆外省8城16店的版图布局。并计划遂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它给自己定下的远景目标是“三年内坐三望五,五年内向行业第一发起冲击”。
连原先一直给人很低调感觉的直家也跑过来凑热闹。从1998年在上海开出它在中国大陆的首家家居卖场算起。宜家用了5年的时间,才于2003年4月16日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家宜家标准店。1999年1月宜家北京店又正式开业。直到进入中国5年后,宜家在中国的第一家标准店才于2003年4月16日在上海开张。直到2007年,宜家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一共开了五家店面。进入2008年之后。宜家加快了发展速度,在中国的发展终于踏出扩张的一步,相继在南京、深圳和大连三地开出新店。在不久前宜家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宜家宣布未来将把发展重心放在亚洲。计划在2012年开设天津、无锡商场,2013年开设上海宝山、宁波、北京大兴商场,预计到2015年在中国开设17家商场。
2009年,世界经济依然没有逃脱金融风暴的魔掌,但是,中国国内市场,由于大力拉动内需·呈现出一片红火的发展势头。在这一年,面对冰火两重火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家居卖场采用夫规模扩张的方式来进行布局。对于他们来说,机遇只有这一次,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被抛下可能就永无翻身的一日。
竞争:狭路相逢的肉搏战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话,我们想借这句话来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做好。就不用管整个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在一些卖场看来,也是这样的:你扩或不扩张,都有卖场在倒闭,不是市场不行。而是自已不行。
更何况,规模就是一个最大的招牌,特别是在市场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更多的人拼的不是“精”而是“大”。谁的地盘大,谁就是老大;谁是老大,谁就能够吆喝别人。对于立志于建立全国性卖场的品牌来说,首先就要将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将自己推销到全国各地去。这时,你就要把店面扩张到当地去。如果你的店面是当地最大的,你往那里一摆,比你去打多少广告还要有效,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因此,“扩张”也成为一个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强有力武器。再说,你自己不扩张的话。别人也会扩张,当你后悔想追赶就来不及了。
对于家具企业而言。知名度往往没有卖场高。他们本身也需要借助卖场这个品牌来提升自己。所以。只要有新卖场出现,就会有不少厂商拥挤过来。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店开了再说,反正有大把人排队等着进卖场,虽然其中也有厂家受制于捆绑式的合作和卖场的强势的压迫而硬着头皮跟着走。再不行,留块地以后做商业地产也行。
只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如果卖场盲目抢占地盘。只顾着扩张,而不理会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就会造成某个区域卖场过剩。市场过于饱和。卖场经营惨淡。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沈阳,几大卖场巨头店面之和己超百万余平方米,加上香江、东方家园、盛源大地、一世界及沈阳本土的中国家具城、维华家具城、领秀家居、中一名牌、万泉家具城、东北装饰城、东贸家居等,沈阳市场内超过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家居卖场达13家之多。目前。沈阳家居卖场的总面积已达200余万平方米。约占全省家居卖场总面积50%以上。2010年,沈阳家居卖场的增长率达到了36.4%。业内人士已经指出。沈阳家居卖场面积“过剩”达几十万平方米之多,远远超出了沈阳市场需求。
而且,只顾着扩张的卖场,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港都家具总经理李俊明就认为,如今大型的家居卖场聚集了大量的人气是其优势,但在客户群体细分卜还不够精准。很多表面上说定位不同,实际上却是你有我也有。没有错位经营,这个时候,就只能依靠营销活动来吸引人了。
“除市场不景气因素外,家居卖场同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外阜卖场接连进驻。他们要打破原有格局。本土卖场想守住已有份额,这种角力必然造成营销战的加剧;另一方面,市场不景气,市场必须通过频繁的营销活动带来销售,来为旗下的商户提供生存空间和经营信心。“金海马营销总监陆其风如此说。
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营销方法就是促销,更何况卖场之间定位雷同,入驻商家重叠率高,能采取的营销手段简单,甚至千篇一律,最终导致挤在某一区域的卖场以及入驻的品牌只能靠促销手段来打价格战,进入短兵相接的搏击中。
只是,肉搏的最终结果是伤人又伤己。
一半火焰:深陷红海中的卖场
市场不景气,厂商日子不好过,卖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大型连锁家居卖场经营不力,商家亏本等负面消息屡见报端。
在沈阳,近3年来,就有不少卖场倒闭的消息传出。就在中国卖场扩张爆发的2009年那年的3月,喜来居沈阳店正式关门。同年4月,赛斯被百利家居收购。两个月后,百安居沈阳店也关门了。又只是间隔两个月,沈阳广大美居铁西店也停业。即使是作为世界500强的家得宝,也难逃脱倒闭的命运,在2009年的9月也退出了沈阳的舞台。2010年,沈阳也有四家卖场不得不面对控股方更改或闭店整顿的命运。
两年内如此多的卖场相继退出沈阳,可以说明市场已经饱和了,卖场的生存是很艰难的。
或许,你可以说沈阳只是一个有点特殊性例子,不能够完全就代表整个中国的卖场生存状态。但是.至少能够从中看出中国的卖场扩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毕竟沈阳已经卖场嘶积过剩了,还有那么多卖场争先恐后挤进去。
其实,不止是沈阳,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卖场关门的消息传出。今年6月,浙江台州综合型奢华家居广场——德客家居广场也倒闭了,一个月之后,也足在浙江。居然之家杭州店关门。
其实,北上广深等地的卖场竞争已经杀的一片通红,一些卖场已经到了频临倒闭的处境。“是依靠着背后强大的财团在苦苦维持着。毕竟是北上广深这兵家必争之地, 一旦倒下,必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其爆发出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二三线城市。因此,即便是再苦再累,即使是入不敷出,也要维持在这些地区的店面。
不过,即使是如此,即使是不时有关门消息传出,像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客等这些国内卖场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依然能够在其他地区跑马圈地,大张旗鼓。但是,不少国外或者合资的卖场品牌就没有这么幸运。除前面提到的家得宝、百安居关闭沈阳的店面外,2009年5月7日家得宝青岛店也闭店了。2011年1月21日家得宝北京西四环店关门。至此,家得宝之前收购“家世界”的12家店面中已经陆续关闭了5家。让人对其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来自英国的连锁建材巨头百安居,在2009年也作出了关闭22家连年亏损的门店,在保留的41家门店中,投入4000万美元对其中17家实施升级改造的”T计划“,这也是百安居进入中国10年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2009年的百安居中国却在总亏损累计达2030万英镑,这使得它在十年的扩张之后决定痛定思痛开始瘦身。
现如今,国内家居市场已经不像2009年那样红红火火,特别是一线市场,一片低迷。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依然会有卖场退出,只是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地点而已。
不过,或许,有人知道的。
独立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对于厂商而言,能够有卖场这颗树来遮风挡雨是很不错的。而且,在初期,这棵树是越大越好,毕竟卖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自己的生意就越好做。
所以,在卖场刚开始扩张的时候,不少厂商欢天喜地跟着卖场的布局而布阵。
但是,卖场的扩张速度大幅度提升之后,厂商发现自己已经慢慢跟不上卖场的“成长”速度,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够在一棵树上吊着,不然等到卖场成为家居中的”国美”、“苏宁”的时候,想下树就很难了。
一些卖场,为了满足自己扩张的资金需求,设立了选位费、节庆费、管理费、开店庆贺费、促销费、广告宣传费等各种收费名目,加上租金,这些费用已经成为了不少厂商难以承受的成本,特别是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今天,蒋鸿源就曾说过,在欧美国家,家居卖场的租金成本在10%至20%,但国内的情况是30%甚至更高。在北京,家具卖场每平米租金高达六七千元。杭州的家具卖场的租金价格在1500元至2000元。
因此,在大多数家居企业紧随大卖场进行扩张的同时,也有不少品牌企业开始逐渐摆脱过度依赖卖场的局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始建立独立店。
独立店有利于企业掌握主动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向去选取门店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装修门店“独立店不仅是一个销售终端,它也是展示企业产品、服务和品牌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次,消费者能在大店中对品牌的产品、风格、文化有一个直观感受,这里是一个体验馆,一个能够让消费者体验生活的渠道。另外独立店有利于统一的营销,独立店可以让品牌在不同的市场甚至是全国的营销有一个统一的策略。”红苹果家具总经理王家峰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门店能够让企业摆脱自己对卖场的过度依赖,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王家峰表示,很多不同的品牌在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开始开独立店,他觉得家具行业开设独立店是一个趋势。
但是,“开设独立店对企业的要求很高,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资本、完整的产品线,拥有系列齐全、品类丰富的产品,企业需具有高知名度,能高效吸引和聚拢消费者,并具备相应的消化能力,同时,单从市场方面讲,卖场集合了众多品牌企业,比单一的品牌更具高效吸引能力。”北京市场协会家居业分会秘书长刘晨认为,开设独立店,利益与风险并存,而目前具备开设独立店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传统的卖场模式更为安全,风险更小。
独立店的高门槛,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有心没力,在刘晨看来,近几年独立店成为一些企业展示产品和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不会成为未来家具行业发展的主导。
即使是拥有一定实力的家居企业也不敢贸然行动。毕竟现如今,卖场已经是成为消费者选购家具的首选地方。弄不好只能会把自己跟卖场的关系搞僵,“地主”暂时还是不能惹的。
当然,从目前来看,独立店的势力还是很薄弱,取代卖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只是,不要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少势头已起,卖场是时候采取措施改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