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南平 > 正文
一条龙鱼,两位古稀艺人的共同坚守
2021-02-23 15:31:14 肖练冰 陈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潘超  

东南网2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肖练冰 陈艳)2021年1月1日,《在南平看见文化中国》系列公益宣传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频道播出,其中武夷山“五夫龙鱼戏”的展演片段格外惊艳。

“龙鱼戏”是深藏于闽北小镇上传统的民间文化表演,是武夷山五夫镇当地独有的民间灯舞,原为乡民祈福所用,后因朱熹中进士,又添入“鲤鱼跳龙门”的内容表示对学子的鼓励。每年的荷花节,都是它大放异彩的时候。龙鱼戏的舞蹈多样,姿态简洁灵动,“水波起伏”“鱼龙打斗”“龙鲤嬉戏”是它众多招式之一,生动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它成为闽北地区民间的一朵奇葩。

五夫龙鱼戏表演。陈美中 摄

“龙鱼戏”沿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少不得手艺人的传承。带着好奇与敬仰,记者敲开了“五夫龙鱼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子逑的家门。

竹篾龙鱼,传承不息

彭子逑正在制作龙鱼的骨架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彭子逑是为数不多还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龙鱼的手艺人,尽管如今双手干枯发皱,但他依然能够轻松而熟练地劈开竹篾,缠绕铁丝。在他的手下,坚硬的竹篾柔软得像一条可随意造型的丝线一般,三两下,一只饱满灵动的鱼儿雏形便由指尖生出。

“骨架做好后,再蒙上布,喷漆晾干后彩绘上去,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看似简单的龙鱼却蕴藏了极为讲究的工序,彭子逑严格地遵循着在书上学到的方法制作龙鱼,“你看这个龙头的嘴里要有喷火的机关,龙口下颚也要有能够活动的装置,这可不简单。”彭子逑说着,脸上颇有一些骄傲。

“一只龙鱼作头,一只黑鱼作尾,中间九只鲤鱼,再加上两个高照灯和一个龙门,这才是一套完整的龙鱼。”彭子逑如数家珍般介绍道。清丽可爱的龙鲤,凶神恶煞的乌龙,还有极具特色的水纹灯和龙门,一个个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五夫镇独特的“龙鱼戏”。

说起彭子逑与龙鱼的渊源,更像是一段传奇的经历。彭子逑向记者说道,解放初期,他的堂哥是当时镇上数一数二的龙鱼制作好手,而他则是一个篾匠。每到年关,龙鱼的需求量增大,他便常去给堂哥搭把手。

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龙鱼被认为是“四旧”的产物。堂哥交由他一本关于龙鱼制作和表演的书籍,害怕的他担心犯下错误,又不忍“龙鱼戏”就此流失,思考再三后将书中的内容记下后销毁。书虽不在,但龙鱼却留在他的脑中,这也为他日后制作与传播龙鱼技术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过了几年,镇上的姜生明找人做龙鱼,他当时制作量比较大,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去了。”风头过后,彭子逑结识了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姜生明。两人惺惺相惜,共同研究探讨龙鱼制作的巧计。

1   2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