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十三五”期间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69”交通圈基本实现 高质量交通助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泉州市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预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基本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高速路网和“四纵三横四联”的国省干线公路网,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泉州要“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369’交通圈”,即实现城区30分钟、县域60分钟、市域90分钟通达。五年后,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如今,我市综合交通路网更加便捷高效,运输服务更加优质便民,交通物流呈现蓬勃生机,行业监管多点开花。 路网通达 公路通车里程全省第一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740.43公里,公路密度161.28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形成“一环两纵三横加联络线”高速公路网和“四纵三横四联”国省干线公路网。 高速公路方面,厦沙高速德化段、安溪段建成通车,预计年底前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将建成通车。届时,137公里的大环城高速闭合成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680公里,县(市)政府所在地15分钟以内、绝大多数乡镇半小时以内可上高速。 普通公路方面,至去年年底,全市国省道通车里程1370.68公里,其中一级、二级公路里程1099.1公里,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率达到80.19%以上,比75%的目标提高5.19个百分点。 农村公路方面,我市投入资金达36.37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4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5719公里,全省排名第一,占全省总里程约六分之一。基本实现100%沿海乡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90%以上山区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100%沿海、80%左右山区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公路。全市拥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4个。 出行便捷 2055个建制村100%通客车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社区巴士服务背街小巷出行,初步建成“公交+慢行”公共出行系统,全市公交线路从219条增长到324条,增长47.95%,公交运营里程从3886.2公里增长到5556.4公里,增长43%,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快速公交、社区巴士、公共自行车、定制公交为辅的城市“多彩交通”体系。中心市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范围占辖区面积比例达100%,城市公共汽(电)车清洁化比实现100%。 加快推动出租车新旧业态融合发展,全市新增合规网约车企业22家,合规网约车16772辆,从业人员44333人,网约车合规车辆和人员订单率70.05%,订单率排名全国第九。 客运服务不断提质扩容,泉州火车站综合枢纽站建成并投用,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村村通客车”,采取“区域运营+政府补贴运营”“城市公交延伸和镇村公交”等通车模式,全市2055个建制村100%通客车,全市农村客车线路83条,农村客运车辆316辆,沿海地区基本实现全域公交化。 物流高效 年快递业务量达15亿件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新业态亦有不俗作为: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冷链运输、网络货运等交通运输新业态,推动交通物流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物流业降本增效。 晋江陆地港获联合国批准国际代码,正式进入国际港口体系,成为国际运输的“始发港/目的港”。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落户晋江陆地港,有效整合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晋江围头港等运输资源,物流运输进一步降本增效。 全市水路运力规模从“十二五”的271.15万载重吨增加至357.82万载重吨,增长了31.96%,营运货船集装箱箱位16.86万TEU,居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市年快递业务量预计突破15亿件,比2015年末增长了近3倍,占福建省的比重从规划初期的42%提升至目前的49.1%。目前全省6成以上的快件经泉州中转,业务量稳居全国第10位。泉州与国内重点城市间快件72小时送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泉州成为全国唯一市、县两级均拥有“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的地市。(泉州晚报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林真真 庄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