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廖俊波式好党员、建瓯市竹类科研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振清
骄阳似火,热浪袭人。6月27日,建瓯市竹类科研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振清又一次来到房道镇万源笋竹专业合作社,开展刚竹毒蛾虫情专题摸排、调查,指导社员科学防治,精准用药。 目前,建瓯市竹林面积147.3万亩,毛竹林平均亩产值1330元,最高达1万元;雷竹平均亩产值3万元,最高超过5万元;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134.6亿元,竹产区竹农人均年销售笋竹收入679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5.9%,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点“竹”成“金”、强市富民的背后是林振清的辛勤付出,久久为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林振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自身技术所长,一心一意扑在建瓯竹产业发展上。党和政府也给予他高度的肯定:“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林业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廖俊波式好党员” 。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林业而言,科技就是那个支点。近几年来,林振清主持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的15个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他撰写的《竹阔混交林毛竹生产力与经营效益的研究》《培育笋竹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竹业产业快速发展》等1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交流研讨评比中获奖,并把论文化作实践,书写在山川大地间;他编撰的《毛竹林丰产高效培育》《竹林培育实用技术手册》《雷竹栽培与管理》等技术资料,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竹农的科技读本;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标准《主要竹笋质量分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技术得到推广,助农民增收,促产业发展,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自1989年从福建林学院调到建瓯市竹类科学研究所以来,林振清先后担任建瓯市连地、吴大元、吴地等10个毛竹重点村的科技特派员。仅去年,他就下村培训、推广、指导竹业技术130天,直接助力82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竹农们习惯于“眼见为实”。林振清十分注重科技示范户的培育,示范引路,引导竹农“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他首先在龙峰村、连地村分别建立了312亩和500亩的毛竹丰产高效示范片,大力推广竹阔混交林、生物防治病虫害、竹山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护笋养竹等竹林绿色生态培育新技术。由他主持完成的《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每年获补助资金400万元,在建瓯14个乡镇85个村实施,建立竹山灌溉蓄水池873个,新开设竹山机耕路656公里,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振清的悉心指导下,建瓯市竹林从粗放管理转向集约经营,先前的纯毛竹林变成了更加生态的混交林,原先亩产120株的低产林变成了亩产170株的丰产林。由他主持发明的“挖笋专用工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工具轻便、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省时省力,采挖的竹笋破损率低,极大提高竹笋的采收效率和质量。“我们家的雷竹林原先亩产值只有3000元,通过林工的指导,使用冬季增温保湿覆盖技术,雷竹笋提前了两个月上市,亩产值达到3万多元。”说起林振清,南雅镇新村村竹农张剑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千里之行,始于“竹”下。如今,林振清又开始了新的谋划、新的梦想。针对竹林具有较高文化旅游价值的特点,结合竹林资源培育示范打造,他全力以赴推进西际村“千竹园”、慈口村“雷竹园”等特色旅游休闲项目建设。“这两个项目将充分发挥竹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成集生态、科技、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竹业产业园,推动竹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振清信心满满。(闽北日报记者魏剑生 叶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