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教育人才、推动两岸教育发展融合试点,为教育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上月底,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研究通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补齐短板三年行动计划》,释放了实验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信号——既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也要推动两岸教育融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补齐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教育需求,是实验区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实现教育结构整体优化面临的“考题”。近年来,实验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提升教育软硬实力、两岸教育发展融合试点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教育环境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高位嫁接,盘活教育资源 平潭曾是偏安一隅的海岛,底子薄、欠账多,一度面临师资短缺、学位不足、生源流失等重重障碍。实验区成立后,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呼声更为强烈。 平潭教育如何崛起?近年来,实验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引来“优质基因”培育平潭良才,成为实验区教育发展的一剂“良药”。 17日,记者来到福建师大平潭附中,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楼、绿茵茵的操场、设备齐全的实验楼。这所学校占地面积125.3亩,建有实验楼、各类专用教室,还配备篮球馆、羽毛球馆、恒温游泳池等设施。该校教研室主任杨蓉说,目前全校教职工153名,其中专任教师130名,硕士学历教师近60名,约占专任教师的60%。 嫁接名校资源并非简单地引入。福建师大平潭附中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发展“校本课程”,包括烘焙、茶艺、书法等,短短3年,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经典诗文读写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等多项学科比赛中斩获佳绩。“以前老想着把孩子送出岛,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了。”市民林银花说。 平潭还实施“扩容”“提升”“名校”工程,陆续建成苏澳中心幼儿园、东升幼儿园等,并有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流水中心小学(扩建)、西航第一幼儿园等多个项目,有效盘活城乡教育资源。去年,平潭筹划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25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85%,公办幼儿园开工率居全省第一,全区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得益于嫁接省级优质教育资源,平潭“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去年底,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揭牌成立,学校以海洋科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MBA)、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为主,开展具有平潭特色的学科建设,为实验区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服务,打造集教学、育才、研发于一体的创新型研究院。这是继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落地后,平潭引来的第二所高校。 厚植沃土,面向两岸聚才 人才,是教育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平潭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引进百名优秀师范毕业生,启动平潭一中管理团队引进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来岚发展,打造教育领军人物。以平潭一中管理团队引进工作为例,平潭拟招聘正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最高年薪分别为100万元、75万元、50万元。 优质教育人才引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推动平潭教育从“输血”转变为“造血”。通过不断筑巢引凤,鼓励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吸引高端教育人才,目前在平潭的教师队伍中,共有3475名中小学专任教师。 此外,平潭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组建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通过“老带新”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推出一系列举措,如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提高教师待遇等,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林智云说。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还着眼于推动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台湾教师来岚教学。台资学校纷纷落地,成为不少家长的新选择。 台湾教师何女士在平潭获得育婴员(三级)职业资格认证后,于2019年底创办平潭初幼格安保教园。这是实验区首家全台资早教机构,专门为0至3岁的幼儿提供“日托+早教”服务,已有11名孩子入读。 何女士拥有早期疗育和文教事业经营双硕士学位,她看好早教行业在平潭的发展前景。“此前平潭实施台湾职业资格采信,台湾教师可以轻松落地实验区,这对招聘台湾员工、留住台湾人才至关重要。”她说。 目前,平潭已发放10本台湾教师从业资格采信证明,吸引17名台湾教师在平潭从教,还有台湾育达、海峡三之三教育集团等3所台资办学机构落地。 林智云说,下一步,实验区将以三年为节点,聚焦教育“短板清单”,加快公办园建设,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发挥平潭一中、附中、城关中学龙头带动作用,实行“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等措施,铸就优质教育品牌。此外,将继续推动岚台教育融合,扩大对台湾教育机构资质及行业标准的采认,落实“台湾教师资格采信”政策,适时启动“台胞子弟学校”规划建设,吸引更多台湾教师、机构来岚发展。(平潭时报记者 张哲昊 林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