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 国内热词>> 2014年全国两会

两会声音回放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一问 为何有人觉得收入没同步

收入分配制度还须更公平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不少老百姓认为,国家富了自己的钱袋子并没有鼓起来,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国务院参事汤敏:经济高速发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富有了。

一些老百姓觉得钱袋子没鼓起来,主要是因为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房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都会使老百姓觉得收入增长还不够给力。

同时,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增长都能够同步。国家政策所要保证的是大多数人的同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要增长得更快一些。

记者:物价、房价、通货膨胀等压力一直存在,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汤敏:过高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抑制。但通货膨胀一点也没有,这也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合理的通货膨胀不但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调整。

总体说来,收入增长,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保基本、促公平。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抓好就业问题,以就业保收入。

二问 收入分配如何更公平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良性运作社会中,高、中、低收入者占怎样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何意义?

汤敏:从宏观层面看,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除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外,中等收入人群还是在满足温饱需求之后有更高物质、精神需求的人群。扩大中等收入者,对于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此外,对于拉动消费的多样化意义重大。

记者: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公平关乎百姓幸福与尊严。如何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广西人社厅厅长蒋明红:目前,广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并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首先,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列入了2014年立法项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其次,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弱势群体最基本生活;拟定并发布全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最后,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标准情况的指导,认真落实各项劳动标准制度。

湖北人社厅副厅长陈金刚:湖北按照“提低、扩中、调高、保支付”的思路,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

提高低收入者职工收入水平,特别要努力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规范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加强对过高收入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发挥政府监督指导作用。


三问 怎样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务工收入,巩固经营性收入

记者:在外出务工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广西、湖北有什么具体举措?

湖北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截至2013年底,湖北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310.64万人,外出务工1178.54万人。其中,省内务工542.3万人,省外务工636.24万人。

为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湖北做法主要有:

扩大和稳定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异地转移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加强示范县和劳务品牌建设等。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2013年,全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25.8万人,培训上岗率83.3%。

着力维护各项权益,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加强用工管理和劳动保护,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推进市民化进程,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各项权益。

广西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广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和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和外出务工就业增收;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保障农民工权益;建立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机制,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记者:“种地挣不了钱”成为不少农民的心声。广西有没有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具体举措?

广西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为巩固家庭经营性收入,广西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发展蔗糖产业,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蔬菜产业特别是秋冬菜和食用菌发展;发展水产畜牧业,重点加快生猪、家禽、食草动物和水产品等优势特色水产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报记者 付文 王云娜 胡雅婷

昨天,记者从最高检获悉,最高检、公安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指导意见》,对“另案处理”适用的范围、程序以及检察机关对“另案处理”适用的审查监督机制等进行了明确规范。

据了解,作为刑事案件中对涉案人员的一种处理方式,“另案处理”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由于“另案处理”的适用与监督法律规范缺失、长效机制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

指导意见明确了“另案处理”的含义和五种使用情形,并规定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时,应当对适用“另案处理”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发现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适用“另案处理”存在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对于犯罪嫌疑人长期在逃或者久侦不结的“另案处理”案件,可适时向公安机关发函催办。

导读:每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下团组无疑都会成为焦点。今年两会,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几乎“走遍全国”。在这十天里,常委们如何选择团组?见了谁?说了什么?

下团组首选所在代表团

黑色西服,红色衬衫。在得知自己将在习近平来团时发言,朱国萍选择再三,决定穿着这套服装。“这样显得比较庄重。”这位来自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的居委会主任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对于习近平在人大开幕当天下午就来上海团参加审议并不意外。在她的记忆里,这是第七年习近平在同一天到上海团,团里的一些老代表习近平都叫得出名字。“在和我握手时,总书记说这是老代表,我认识。”

七位政治局常委均是人大代表,他们首选自己所在的团参加审议,这已几乎成为惯例。3月5日下午,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分别前往自己所在的上海团、浙江团、湖北团、内蒙古团、北京团,李克强在3月6日上午去了山东团,张高丽在3月6日去了天津团。

常委们所在的代表团一般都和其工作经历有关,例如习近平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王岐山曾任北京市市长。

在随后的几天里,七常委每人平均参加了人大四到五个代表团的审议。据统计,截至3月11日,常委们已经走遍全部35个团。此外,每位常委都参加了一到两个政协界别联组讨论。

团组不建议代表送土特产

通常,各团会提前一两天通知代表们常委下团的消息。朱国萍记得,今年除了提醒大家身着正装、发言控制在8-10分钟左右,还特别强调:“不要给领导送土特产。”

往年两会上,曾有代表给常委送上家乡特产。2009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甘肃团收到过一篮子马铃薯和老乡缝制的鞋垫。这一次,代表们送特产的少了,但仍会准备些“礼物”。

山东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永明告诉北青报记者,李克强总理来团的时候,他递上了一封信,是李克强几年前去过的淄博市桓台县黄家村的乡亲们托他捎来的。“信是村里一个崔大姐写的,开始是手写的,后来怕字迹潦草总理看不清,就打印出来。总理当时就打开来看,还说记得崔大姐。”

据媒体统计,两会期间李克强还在江西团收到了三个黄灿灿的赣南脐橙,在青海团收到了哈达。

谁来发言并非都是“规定动作”

按照流程,常委们到团会简单问候,然后听取代表们的发言,最后讲话。根据个人风格不同,有的常委在代表发言时会进行互动,有的则是听完全部发言后作出“点评”。

考虑到常委们参与审议的时间一般是两小时左右,各代表团会安排8到10位发言者。发言者通常来自不同领域:有省市一把手,有科技、教育界代表,有企业家,还有基层代表。

以李克强参加的山东团审议为例,首先发言的是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随后济南市市长杨鲁豫、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山东冠丰集团董事长方才臣、威海市长张惠、山东大学能动学院院长程林等代表发言,分别就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发展种业、发展海洋经济、改革科技体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程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发言内容,团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也不要求事先看稿。“我就没有准备讲稿,因为要谈的和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也是思考很久的问题,所以不需要稿子。”

并非所有的发言都会事先规定人员。新疆团的热汗古丽·依米尔对北青报记者说,俞正声常委来时,团里本来没有安排她发言,但俞正声记得去年听她介绍情况,问起她今年有什么建议,于是她得到了“额外”的发言机会。

热汗古丽·依米尔来自克州阿克陶县的农村,2007年5月去浙江一家纺织企业打工,不但成为企业的技术能手,还组织家乡1000多名女青年去浙江务工,现在正在新疆职业大学学习汉语翻译。去年她建议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这一次她对俞正声说,能不能把更多企业引进到新疆,这样很多人就不用去外地打工了。“俞正声常委当时说,我们的愿望就是他的想法。”


常委讲话更展现个人风格

常委下团组,外界更为关注的是他们在讲话时释放的信息,甚至可以从中勾勒出重大政策走向。对于代表委员们来说,这是个可以近距离感受常委个人风格的机会。常委们有时还会谈及个人经历,这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并不常见。

在参加安徽团审议时,习近平在听完滁州市市长张祥安的发言后,回忆起1978年去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他说自己对滁州很有感情,还留有当年的笔记,还能翻出来。“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习近平说。

程林则对李克强平实的风格和敏捷的思维印象深刻。他记得当时在介绍自己和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合作的一个项目安置在国际空间站时,李克强立刻追问道:“是哪个空间站?”

在他建议希望给科研更多的自由空间时,李克强马上做出回应,说政府本不应该对科技的研究定出边界,对于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部门应该认真思索。

王岐山在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则谈到了时下流行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报道称,王岐山向纪检干部推荐美剧《纸牌屋》。这一次,他说自己偶尔看过韩剧,还和孩子们探讨过韩剧在中国有市场的原因。本版文/本报记者刘一 制图/巨琳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题: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真抓实干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之一

新华社评论员

两会落帷幕,改革启征程。亿万人民的意愿、代表委员的共识凝聚成改革的正能量,转为化今年的各项具体任务。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发展动力源,明确工作着力点。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置于今年需要把握好的原则和政策取向之首,指明了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开展今年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围绕改革重要领域,抓住改革关键环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激活全局的策略行动,就能让改革动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一发牵而全身动的总体效应,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总体效果。

开局很重要,起跑不轻松。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原有的红利逐步消减,亟待形成新的动力。面对体制机制的弊端,产业结构的制约,资源环境的瓶颈,城乡二元的差距以及不合理利益格局对市场活力的束缚、发展动力的阻滞日趋明显。只有把这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改到位,使“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各归其位、各显其能,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改革的动力才能有效激发,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改革航船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快航速,就是因为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拥有强大驱动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松一篙则退千寻。固守原来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既难以承受,更难以为继,还可能误入“中等收入陷阱”,错失发展良机。当前,改革正在上坡路,只有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奋力向前,才能爬上坡、迈过坎,实现改革新跨越,开拓发展新境界。


从在去年基础上再取消简化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到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进退并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到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从公开“三公”经费打造阳光政府,到扩大“营改增”试点、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从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到打破垄断坚冰、促进公平竞争等等,其涉及领域之广、触及矛盾之深、改革力度之大,皆是前所未有。

今年的各项改革直击束缚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痼疾,直指比灵魂还难触动的既得利益格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通过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替市场松绑、为创新铺路、给民生托底,创造条件激发内生动力,从而推动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些改革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令人振奋,更值得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关键是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落实。”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完成目标任务的根本方法。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有了好决策、好部署、好措施,还得有好的贯彻落实。抓落实,最忌等待观望、徒陈空文。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来,把提高治理能力运用到今年的工作实践中去,才能把工作做实,让任务落实。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中蕴含着发展动力,困难里隐藏着发展机遇。困扰发展的瓶颈一旦突破,必将带来活力迸发、动力奔涌的局面,实现改革发展的大跨越。“为政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把两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改革发展的动力就会始终强劲,我们就能在开局之年大有作为,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更大成就。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给2014年两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周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00多名代表的审议下,修改了10多处,这是中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民意在推动改革的又一次见证。或许是这种民意的力量,在记者招待会中,克强总理透露了不少新信号,对重点改革领域进行再次强调,对一些大问题再次详细阐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在近2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中,第一时间进入整理与追踪,罗列其中11个总理透露的新信号。

第一,“面临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果断全面审计债务,规范融资平台,规范预算管理。”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近11万亿元。其中存在大量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投资性项目的融资平台债务,形成了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债务悬河”。2010年国务院曾出台通知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加以清理,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注入优质资产、改制重组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但此后地方融资平台规模依然膨胀。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规范”,2014年加强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趋势会更明显,部分融资平台有望“转正”。

第二,“四邻周边有时候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情况,但是只要我们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互惠,碰出的应该是和谐的声音,而不是刺耳的噪音”。中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没有“之一”。除直接接壤的邻国外,中国周边还有日本、印尼、印度等人口过亿甚至过10亿的一衣带水邻居,全球70亿人口中的40亿在中国周边和四邻。邻里之间有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共同居住在同一片区域是无法改变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才是主要方面。因此,对于周边外交中的分歧,要强调“管控”,共同繁荣才是大局。

第三,加快推进“权力清单”的公布。在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反腐败的问题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的公布,暗示今年政府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督促各级政府加快推出权力清单制度,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从这一点上看,2014年行政体制的改革进程还会加快,类似国有资产的改革,像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的转让等的全面审计也会有更多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

第四,“在多重目标中稳增长”。总理的这个表述表明,作为13亿人口的中国,政府面临多个目标,除了保就业、促民生、调结构等近期目标之外,还有“两个一百年”等长期目标。如何在多个目标中实现稳增长,高度考验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中国在既要实现多重目标又要稳增长的约束条件下,探索出了“合理运行区间”管理体系,这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大创新,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主要经济体更加看重增长与就业”。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中,谈到二十国集团(G20)把增长与就业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政策中的“老生常谈”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新提法的重要实例。中国一直以来在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一过程中,增长是就业增加的表现。而西方七国(G7)经济高度虚拟化,增长与就业关系已多年持续变弱。G20把增长与就业联系起来,是提倡增加投资的信号。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中国政府的既往行为变成了世界趋势。

第六,再次强调“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我国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这就要让市场主体自主发挥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市场主动性在逐步扩大,这不简单是政府“退出”的结果,也是市场扩大的效果。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法治,让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要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唯有这样才能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第七,“支持香港保持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陆法系国家中实行海洋法系的自由港,这决定了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有其不可替代的支柱。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中国“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大有得到加强的机会,只要香港保持对内地的“向心力”,维持稳定发展,势必能在中国经济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八,“牵牛鼻子”的改革。对比此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提法,克强总理这次“牵牛鼻子”有微妙的语境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中,“全身”的被动成分多一些,“牵一发”起到的主要是刺激作用。而“牵牛鼻子”的情境中,牛很可能本来就是要往前走的,牵牛鼻子起到的是主要是调节速度的作用。联系“水到渠成的改革”提法来看,“牵牛鼻子”体现出了“在顺应发展趋势中政府要调节节奏”的意境。

第九,推进“每小时1亿美金生意的中美关系”。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择宽处行、谋长久利”,这是李克强总理在论述中美关系时做出的表述。这里体现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阐述的中国外交的“围棋智慧”。在基辛格看来,西方的外交观念是国际象棋式的:零和博弈、追求把对方“将死”,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而中国的外交智慧是围棋式的:双方共存,各自寻求生存空间,只要不清点目数,游戏可以长期进行下去。这是中西外交哲学的不同,也是中国的大智慧所在。

第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中的“铁腕治污”新词,表明不仅要治贪官,还要治“污官”,这表明了向雾霾“宣战”的决心。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贪官和污官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违法乱纪、伤天害人。因此,总理提出,要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严厉惩处,对那些监管不到位的,要严肃追查责任。

第十一,“中国装备”的质量承诺要接受媒体的监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国产品也要升级。目前中国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已占57%,明显在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而高端产品,尤其是成套设备,对质量要求也是最严格。对于中国来说,刚刚迈入高端市场竞争者行列,声誉树立尤其重要。总理做出的中国装备质量接受监督承诺,向媒体做出监督,呼吁是中国坚决实现产业升级和“走出去”的坚定宣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成员:王文、赵亚赟、贾晋京、刘英、王敏、高望、张敏一、李振。)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记者 王俊景)李克强总理13日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中欧贸易的问题时表示,中欧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规模很大,摩擦难免发生,但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妥善协商,就可以像“光伏案”那样解决问题,不要因为个案,“丢掉‘中欧是最大贸易伙伴’的帽子。”

“光伏个案”是指2012年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启动“双反”调查,这一极具破坏性的保护主义措施给中欧经贸关系正常发展蒙上了阴影。去年,李克强在出访欧洲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反对欧委会的动议,认为欧盟的措施损人不利己。最终,多个欧盟成员国投票反对欧委会的决定,以“价格承诺”的方式达成和解,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光伏产品纠纷是当时中欧关系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但主旋律依然动听。2013年,中欧双方贸易额是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欧盟28国对华直接投资6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中国对欧盟累计直接投资36.2亿美元,增加6.2%。这些数据都表明,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加强经贸合作可实现双赢。

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投资便利化,中欧企业相互进入,相互投资是大趋势。李克强指出,中欧正在进行投资协定谈判,只要双方能够对等、公平、便利地推进,为企业创造条件,相信中欧的相互投资额一定会不断攀升,经济融合度也会不断加深。因光伏产品纠纷的个案而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全局,是万万不可取的。

中欧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和两大市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益于双方,也有益于世界。习近平主席将于3月下旬出访欧洲,这是中国为推进中欧关系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相信此行可进一步促进中欧贸易合作,开辟中欧关系的新篇章。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李克强“向雾霾宣战”中的民生情怀

——聚焦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系列评论之八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向雾霾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

就在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郑重指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在今天回答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要“铁腕治污”、“铁规治污”。这充分体现政府治理雾霾的坚定决心,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情怀。

2013年以来,针对雾霾频频发生,新一届中央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去年9月,国务院还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提出具体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去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这些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治污举措,对于保护环境、还蓝天绿水于人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我们主动加压,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确定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9%”,从李克强总理的这些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信心。相信随着系列治污举措的推进,雾霾将散去,空气会更清新。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用更大精力、更大力度解决好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聚焦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系列评论之六

“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在13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如是回答记者提问。

在国人的观念中,“家”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然而,在更多的时候,对于一些人尤其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所谓的“家”仅是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戴着棉帽、穿着棉衣,这可以说是政府心头之痛。”改变这种状况,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是本届政府着力在办的事。

今后一个时期,“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的目标。如何啃下这个“硬骨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决心和韧劲,然而,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对此,我们充满期待,更拥有着坚定的信心。

对本届政府的这份信心来得并不盲目。从成绩上看,2013年,全国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从规划上看,2014年,拟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多个领域。政府还将“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都预示着解决好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一定能够实现。

同时也要看到,棚改工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2013年2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梁棚户区居委会,了解改造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勉励当地政府急群众所急,加快改造棚户区。他指出,棚改是城镇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这种二元结构不消除,城镇化的质量就无从谈起。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可以带来很大内需,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这其中,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和条件。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百姓会有怨言,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更不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唯有解决好百姓的住房问题,让居者有其屋,才能为城镇化的推进打好基础,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才是解决好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

我们也要意识到,解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对此要做足“功课”。比如资金投入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量的庞大,决定了庞大的资金需求,这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保证资金到位;另一方面要保证专款专用,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正如李克强总理曾经强调的,“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为的是扶贫济困,建设资金不得挪用,房源不得侵占,这是不能碰的‘高压线’。”再比如公共交通、供水供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要做好“保障”,更要“安居”,要让群众住得满意、舒适,这就要求相关政策要更人性化,要把各项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群众的安居需要实打实地下真功夫,需要各级政府用更大的精力、更大的力度,解决好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李克强:凡是有利于香港的事我们都会做

——聚焦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系列评论之五

“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事,我们都会去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 今天的两会总理记者会结束后,发生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一位在会上没得到提问机会的香港记者突然大声发问“今年会有什么惠港新政策”,而已经起身的李克强总理也闻声驻足,给出了上述的回答。

多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惠港政策,内地对香港的开放程度一直代表着内地对外开放最高水平,两地的经贸关系可说是唇齿相依、兴衰与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友嘉在评价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对香港经济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给香港带来很多机会,但是竞争是永远存在的,不进则退”。

面对竞争,有港人提出“中央对港支持力度是否会减弱”的疑虑,李总理记者会上的相关答问言简意赅、字字真情。

他一方面明确定调“中央对港澳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会继续支持香港,保持并且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对“敢拼、能赢”的香港同胞表达了充分的信任和期勉:“这几年世界经济跌宕起伏,在这种严峻复杂的环境下,香港能够站住脚跟,保持繁荣,本身就表明香港经济有竞争力。”“我相信香港同胞历来是有着敢拼能赢的精神,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繁荣。”

事实表明,中央惠港政策既符合香港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如今,香港产业已形成“二元结构”,第一元是高增值低就业的金融、商业、科技等产业,第二元是低增值高就业的劳动密集产业。多年以来,中央惠港政策针对性鲜明、立竿见影,如个人游支持香港高就业产业,离岸人民币和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支持当地高增值产业,CEPA则扩展了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的空间。内地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升级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这是祖国给香港经济扬帆起航提供的巨大“蓝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中央一贯对港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自身竞争力提升。”。今天,李总理再次强调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没有改变,为香港同胞服下一粒“定心丸”,背靠祖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将有助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东方之珠”定会更加闪亮。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马航乘客的安危牵挂着亿万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搜救。”从总理坚定有力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一位大国总理的责任。

“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全国两会圆满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的坚定决心。

系列之三:两岸常说常新的“一家话”

“两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话可以说常讲常新。”13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答问台湾记者时如是说。这既是对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再现,也是他本人再次流露“两岸亲情”的真情喊话。

新系列四: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在13日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关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问题时,讲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他强调,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系列之三:两岸常说常新的“一家话”

“两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话可以说常讲常新。”13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答问台湾记者时如是说。这既是对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再现,也是他本人再次流露“两岸亲情”的真情喊话。

新系列四: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在13日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关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问题时,讲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他强调,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今年两会的压轴大戏如期上演。3月13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

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共有15位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涉及改革、经济、民生、反腐、外交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谈及经济热点话题时,李克强妙语连珠,他用“开正门,堵偏门”来解释政府下一步对金融和债务风险的防控,用“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来说明政府应对经济挑战的态度,他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还借用古语“吾道一以贯之”以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

总理记者会为今年的两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其中释放出的诸多信号,无不折射出改革的印记,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依据。

三度回应经济“硬着陆”

每年的总理记者会上,都会有媒体提出关于宏观经济走势的问题,今年,更是有三家媒体对中国经济从不同角度表示出了关切。对此,李克强总理坦言,今年的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但他也坚定地表示,我们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关于对中国经济有风险,甚至还有些不看好的报道,最近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报道可以说似曾相识,去年就有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心,但是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顶住压力完成了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我刚才讲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我看到了,而且也注意了。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当然,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我们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已有时间表

在回答有关金融和债务风险问题时,李克强表示,对金融和债务风险我们一直高度关注。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我们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

——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果断决定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问题,这本身表明要勇于面对。审计的结果如实对外公布,表明债务风险是总体可控的,而且政府的债务率还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下。很多债务还是投资性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正在加强规范性措施。下一步,包括采取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开正门、堵偏门,规范融资平台等措施。

——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我们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我两会期间参加一个代表团的审议,有来自银行界的代表问我,是不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至于你问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我怎么能够愿意看到呢?但是确实个别情况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全面审计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转让等领域

在谈及反腐问题时,李克强表示,对于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些领域,比如像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的转让等,我们要全面审计,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对于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些领域,比如像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的转让等,我们要全面审计,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谈全面深化改革: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在回答有关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李克强表示,要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农村做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诸多的改革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关键还在于推进落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谈简政放权:只能一抓到底一往无前

在回答简政放权如何落到实处等问题时,李克强表示,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他表示,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我们确实下了不少的力气,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

——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一些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那就要严加监管、严厉惩处。

——放管结合都要体现公平原则。当然,我们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

对房地产市场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

在回答有关房地产问题时,李克强表示,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对房地产市场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带着棉帽、穿着棉衣,这可以说是政府心头之痛。所以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当然,我们也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是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谈民生: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

在回答有关民生问题时,李克强表示,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三件事。在阐述如何做好“兜底线”工作时,他表示,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将心比心,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

——我们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这些基本的社会保障。今年适当时候要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而且要解决或者说逐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整合城乡医保,推进养老保险并轨,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

——因为国力所限,我们基本保障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还要进行社会救助。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

——我们要继续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今年要增加10%以上,并且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政府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

在回答有关雾霾等污染问题时,李克强表示,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要主动出击,大家一起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来打这场攻坚战。

——今年我们主动加压,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确定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9%,而去年实际完成是下降3.7%,这意味着要减少2.2亿吨煤炭消耗。

——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不希望因为个案丢掉“中欧是最大贸易伙伴”的帽子

在回答有关中欧经贸关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中欧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规模很大,摩擦难免发生,不要因为比例很小的个案,丢掉“中欧是最大贸易伙伴”的帽子。

——推介中国的产品,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当权益,这是作为中国总理份内的事。

——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当然这也需要,但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而且这样做也有利于各方,因为我们装备的很多零件是全球采购的,一些技术也是购买来的,中欧和相关方面,就装备走出去进行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至于你说到去年的光伏案,中欧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规模很大,摩擦难免发生,但是只要我们相互尊重,妥善地协商,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像最后光伏案的解决,可以说是成功的案例。我可不希望因为个案,而且比例很小,来丢掉“中欧是最大贸易伙伴”的帽子。

中美合作潜力巨大 要在增强互补性上多做文章

在回答有关中美关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中美关系实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互不冲突,互利共赢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美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潜力巨大,要在增强互补性上多做文章。

——我们只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扩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关系的水平。

——中美的共同利益可以说是远远大于分歧,去年我们双边贸易额达到5200多亿美元,粗略算的话,每一个工作小时,中美之间可能有1亿美元的生意已经做成了。 何况我们现在还正在进行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中美合作的潜力巨大,要在增强互补性上多做文章。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变是向有利于中美双方、有利于两国关系稳定的方向去走,还是要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香港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谈及香港的发展前景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中央对港澳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央政府会继续支持香港保持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香港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繁荣。

——这几年,世界经济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在这种严峻复杂的环境下,香港能够站住脚跟,保持繁荣,本身就表明香港经济有竞争力。香港在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升级,也给香港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中央对港澳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央政府也会继续支持香港,保持并且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内地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服务业,香港在这方面是有专业优势的,近水楼台可以先得月,我相信香港同胞历来是有着敢拼能赢的精神,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繁荣。

——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事,我们都会去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

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 造福民众和企业

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两岸关系中重要的内容是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希望继续保持好势头,造福两岸民众和有关企业。

——两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话可以说常讲常新。你刚才列举了两岸关系进展的一些事实,我也想讲一件很有趣的事。去年两岸的媒体共同把“进”字作为两岸年度汉字。这个字可以说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两岸民众的期待,我也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两岸关系有新的进展,再进一步。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聚焦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系列评论之四

在13日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关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网”的问题时,讲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他强调,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持续发力,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及民生,强调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无论是保基本,还是兜底线,着力点都是底层人民。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讲到棚户区人民生活的不易,说这是政府的“心头之痛”;讲到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将心比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动情至深。所以政府部门未来的工作,必然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应是开展一切民生工作的“准星”,尤其是在教育、就业、医保、社保、住房、收入等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要注重起点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要让就业、求职机会公平,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对保障房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等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和成果,体现了总理的民生情怀,也是对人民群众殷切期待的回应,更是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庄严承诺的落实。

“触动利益甚至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2013年履新之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直陈改革之艰。

履职一年,新一届中央政府以非同寻常的担当与勇气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3年新一届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头件大事,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作明晰承诺。

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改革已进入深入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骨头。爬坡过坎,非有不同寻常的担当与勇气不可。

“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在今天举行的2014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传递改革决心。

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中国,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当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将GDP增速目标设为7.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设为1000万,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国在GDP增速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将就业目标净增了1000万。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是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提高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彰显出新一届政府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前,审时度势科学调控积极作为的担当与勇气。不少网民赞之“保持定力、稳中求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两会期间,一些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啃硬骨头”的时间表渐次明晰,引人振奋。人社部部长尹蔚民9日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10日透露,今年要建立不动产部际联席制度,6月份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央行行长周小川11日透露,存款利率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实现……强劲有力的改革脉动让更多的人充满期待。

“遇万难还须放胆”,“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在上午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话语铿锵,提振人心。

新华网记者 张雪花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记者 王颖)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答记者问。在提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时,李克强表示,挑战依然严峻,甚至会更复杂,但相信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政府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的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像去年一样做到在不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实现经济预期目标。对此,相关专家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分析称,对于现今出现的一些暂时性的经济波动,应该持理性态度看待。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沿着一个趋势线逐步回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并且,尽管增长率在逐步回落,但仍然会有明确的目标下线,我国经济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正增长的发展区间,并不会出现国内外有人担心的“落地”甚至“负增长”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记者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来说,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已从高速增长明确地转换为中高速增长,更大的压力来源于增长质量而非速度,包括拉动增长的要素是否均衡、发展模式与增长效率是否可持续、增长成果的处理和分配是否妥帖、增长的机会是否能被公平共享等等多方面要素。

周清杰也指出,由于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基数庞大,增长必须划定下线。目前我国政府为GDP增长划定的增长下线在7.5%,周清杰表示,这个范围内的预期值,足以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为新增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早在去年,我国政府便实施了宏观调控的创新,简政放权,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推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市场机会平等化,重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未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顺利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开了漂亮的先河,对于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两位专家均表示,值得信任与期待。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新一届政府以务实稳健的工作有效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在存在诸多重大困难和变数的2014年,仍需以务实稳健的工作把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向深入。

结构调整阵痛,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的突出特征;增长速度换挡,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面对依然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应认识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新一届政府以务实稳健的工作有效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在存在诸多重大困难和变数的2014年,仍需要新一届政府以务实稳健的工作把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向深入。

首先,务实稳健地推进改革。改革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的强大动力。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既要从最突出的问题出发,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啃“硬骨头”,也要务实稳健地推进精细化改革,使更多的群众最快、最直接的感受到改革的收益,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其次,务实稳健地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稳增长、保就业是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前提;防通胀是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保障。务实稳健地做好宏观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及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是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增长速度换挡,稳妥迈向中高速增长时期的重要保证。

再次,务实稳健地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提质增效是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的基本表现。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新一届政府务实稳健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传统比较优势依赖型向综合竞争优势内生型转换,推动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李江涛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房地产是个大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揪心、关心和闹心的问题。诚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见面会上所说,让人民做有所居,是政府的责任,而看到几百号人共用一个旱厕,实在是政府之痛。

从经济学学理上来讲,要让房价为普通民众所接受,无非是两个手段,一是减少需求,二是增加供给。这也是历次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思路。

需求方面,我们已经看到,通过北上深广以及部分省会城市的限购和部分银行的限贷,不能说把投资投机性需求完全挤干,但至少是挤得差不多了。

在这方面,克强总理也说了,今年要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推进房地产税的工作。相信此举会进一步把存量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再继续挤压一部分出来。

在增加供给方面,近年来政府的举措不可谓不大,北京近几年推出的自主性商品房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总理在这次发布会上指出,今年要开建470万套以上的保障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设,也要积极推进。

这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兜底线、保基本、创机制”的新的执政思路,也是“把市场的交给市场,把政府的交给政府”策略在房地产领域的具体表现。

随着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推出,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地区协调发展、大中小城镇齐头并进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中小城镇空心化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在这一趋势下,超大特大城市房价一路高涨的趋势或将得到缓解,而二三线城市房价也会达到一个基本的供给平衡点,价格保持在一个基本的水平面上浮动,而不至于暴起暴落。

可以说,持续不断地增加保障房供给和适时地推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政府在房价调控上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这一基本方向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当然也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需要完善,例如这次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一些保障房开了一百多次会议都没法解决通水通电的问题之类,这就提醒我们政府部门,建保障房,不光要解决好量的问题,更要解决好质的问题,否则,建再多,群众不愿意住,申购者不踊跃,只能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

在调控思路上,总理在发布会上讲,要分城分类调控,这也是根据面前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的情况提出的适时之举。事实上,根据2014年1、2月份的数据,北上深广、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这三类地区的房价以及供需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一刀切的调控思路,显然已经是不太可行了。因此,在市场已经细分的现实面前,我们的调控手段需要及时跟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