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横屿村:内外兼修焕新韵
2024-04-15 16:50:34来源:福州日报责任编辑:黄紫颖我来说两句 |
横屿村全貌 论起生活的幸福指数,闽侯甘蔗街道横屿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旧城改造,为村民带来了宽敞宜居的新房。家门口的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激活内在动力,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了文化产业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不仅壮大了村级经济,还富了村民口袋。 重现记忆里的“横屿味” 近段时间,不少来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民发现,横屿村内多了一个文化产业街。在这条长200米的街上,设有50间统一风貌的沿街店面。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前,横屿村文化产业街为闽侯县城的进城主干道。随着城市发展,街区出现破旧、风貌杂乱等一系列“老年病”。2022年,横屿村对道路两侧进行整修翻新,力争打造一条优质的文化产业街,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为此,村“两委”投入近4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在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力争提升文化产业街与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匹配度,成为其配套商业街。 程文平告诉记者,横屿村橄榄种植业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橄榄树。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村里产出的橄榄果实大、果肉厚,被加工制成“五福果”“蜜饯橄榄”“冰橄榄”等销往国内各大城市。但如今,村里橄榄种植业大不如前,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此外,木雕、竹编等行业的手工艺人也逐渐消失。 为了让这些老行当、老手艺、老味道重现,村“两委”结合“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积极动员一批手艺达人、民间艺人、乡贤能人回街区创业。如今,不少村民惊喜地发现,“横屿味”的手工橄榄,还有儿时木雕、竹编技艺都重新活跃在街区里,这里经营业态愈加丰富,集风味小吃、民俗文化、当地特产、竹制手工、外贸代购等于一体。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造,以及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引流,这些沿街店面的月租金从以往的150元增至1500元。横屿村也利用这些资源,在去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下一步,村“两委”计划引进中高端产业,不断丰富业态,打造集功能性、美观性、文化性等特点为一体的优质文化街区,预计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至5万人次。 村里古厝有了新身份 横屿村村民大都姓程,从明末至清朝,程姓先贤在村内建有古厝20余栋。2018年4月,甘蔗街道启动旧城改造三期项目,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石山文化遗址的横屿村部分民居被征迁。此次征迁,也成为横屿村蜕变的转折点。 闽侯县结合老建筑保护工作,将这处征迁区域打造成以“闽族缘起,向海而兴”为主题的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较好保留了横屿村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成为展示闽侯古厝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横屿村党支部书记程文平告诉记者,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完整保留着10多栋古厝,并充分活化利用,让这些古厝以全新的形象重生。 以程由灿厝被改造成为闽侯县崇贤馆为例,展馆围绕“修身齐家”“任事用权”“劝学立志”“族规家训”4个篇章,向游客娓娓道来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同时,展厅内还设有“闽侯好人”单元,展陈内容以闽侯当代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为主。而其余的古厝,则陆续“变身”成为街区内的大众茶馆、书画馆、花卉产业和闽侯金鱼产业展示馆等。 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出现,也使得横屿村更加注重乡村文化及乡风文明的培育。横屿村利用文化公园、老建筑等现有资源,凝聚大学生、企业家、社会能人等各方力量,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引导、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今年初,横屿花园安商房小区举行了热闹的回迁选房仪式。这也是甘蔗街道启动旧城改造三期项目后,为当地村民带来的“幸福果实”。 作为闽侯县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小区的绿化率达到35%以上,居民可以时刻感受到鸟语花香。此外,小区内的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最关键的是,该小区选址距离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仅百米远,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民俗乐园”。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横屿村还利用此前已闲置20多年的9.1亩土地,建成城关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闽侯城关第一市场。市场内有20个固定商家,以及97个流动摊点。市场采取街道指导、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这里平均每日交易额达3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40万元。 村级经济的不断壮大,让每位参与权能改革的当地村民都能收到分红。特别是村里的600多位老人,每年每人能收到3600元的分红。而这其中有200元,就是闽侯城关第一市场所带来的福利。 目前,横屿村正着手开发村里的陈店湖。该湖面积约300亩,因其形状与爱心相似,当地村民又称其为“爱心湖”。据甘蔗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方晓霞介绍,陈店湖边上设有一处工业区,里面入驻有40多家工艺品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他们希望以“爱心湖”的概念,吸引上述企业投资,将其打造成一处可供企业洽谈、工艺品展示的商务洽谈区。此外,他们还着手与村集体合作社联营联建,投资陈店湖光伏与观光项目。若项目能建成,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6万元,村民每年的分红也将随之增加。(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
相关阅读:
- [04-12]福州闽侯启动主题宣教活动
- [04-10]春回大地 奋进其时——闽侯掀起百日攻坚建设热潮
- [04-09]闽侯评出10家优秀社会组织
- [04-08]闽侯集中开工15个项目 总投资66亿元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