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闽侯 > 正文

闽侯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侧记:让非遗传承向新而生

2023-06-14 17:40:24 作者:谭湘竹 苏枫 张存金 范志凤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学武   我来说两句

11日傍晚,散去午间的暑气,闽侯甘蔗街道的闽都民俗园内正是热闹的时刻。“千锤百炼”的肉燕皮制作展示、扇面漂漆互动体验、木根雕、青红酒……2023年闽侯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举行,数十个闽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民俗园内盛大“聚会”,向市民们展示了丰富的闽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八闽首邑,拥有5000年昙石山文化积淀的闽侯县非遗“家底丰厚”:拥有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16项、县级47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7个。11日,闽侯县通过节目表演、集市展示、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闽侯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侧记:让非遗传承向新而生

小朋友专心体验泥塑制作。通讯员 吴心钰 摄

校地合作 让非遗更智慧

蓝、红、黄、绿……色彩缤纷的天然大漆与松节油混合后滴落水中,画笔轻轻拨动,水上的大漆画面也相应变化。手持纸扇沉入水中,一沉、一转、一提,洁白的扇面立刻呈现出一幅斑斓抽象的图案,山川河流、田园风光、花木丛林,给人无限遐想。

活动现场,由闽侯县文化馆和福建职业艺术学院通过“校地合作”引进的扇面漂漆非遗互动体验很受欢迎,小朋友们争先体验这个充满变化、“千人千面”的非遗项目。

作为福州大学城的属地,闽侯县在非遗传承上充分利用高校“智慧”,借助福建职业艺术学院、省艺校等高校的艺术资源助力非遗传承推广。“扇面漂漆是福建职业艺术学院正在研究推广的非遗项目,学校学生和老师现场展示扇面漂漆技术,在推广项目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舞台。”闽侯县文化馆馆长林琳对记者说,闽侯县还将对接高校学生为企业做工艺品创新设计、用现代审美对非遗进行二次创作,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将高校资源充分转化。

向新而生 让非遗更现代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闽侯非遗传承的精神气质。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中发现,“向新而生”是闽侯非遗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

闽侯橄榄蜜饯制作技艺是闽侯县传承百年的非遗项目。历经百年传承,这项技艺仍在不断加入创新元素,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俱进。

“传统制作的‘慢功夫’依然保留,但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多种不同口味,让客户的选择面更广。”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郑秀丽对记者说,橄榄蜜饯的制作过程既保留了49天慢制作的匠心,又将传统盐渍工艺转化为单体速冻技术和太阳能热泵烘干技术,改善蜜饯口感,且充分保留了果肉的营养成分。

来自喜娘世家的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陈香兰也不断根据时代变化精进业务。“婚礼上,喜娘的表现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把‘感恩’‘宽容’‘孝敬’这些促进家庭幸福和睦的因素,更好地融入喜娘的主持中。”让陈香兰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喜娘队伍中,让她看到了非遗项目传承的希望。

走进社区 让非遗更亲民

只有融入时代气息、走进日常生活,非遗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艺才能代代传承。

为了让非遗成果全民共享,闽侯县积极组织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峡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青年节”等契机组织现场体验非遗手作等活动,大受市民欢迎。

“我经常带孩子参加青红酒制作等活动,让孩子在动手中亲身感知非遗的魅力,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够经常举办。”家住闽侯甘蔗街道的苏女士对记者说。

近年来,年轻传承人正在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非遗文化传承、传播的主力军。与时俱进的闽侯今年也首次在活动中引入直播,闽侯角梳、闽侯线面、脱胎漆器等近百种非遗产品通过“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带货。

“让每种产品的非遗技艺传承人‘露脸’介绍产品特色,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近百种商品一个小时之内被一抢而空。”林琳对记者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浓,社交网络正好为二者搭建了桥梁。作为公共文化部门,闽侯县文化馆将为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搭建更多沟通、交流、提升的平台,同时深入挖掘非遗新项目,举办更多形式丰富有趣的非遗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百姓家’”。(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苏枫 张存金 范志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