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全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2023-04-23 08:53:14来源:福州日报责任编辑:肖练冰我来说两句 |
龙江流域的美丽水色,成为市民身边的日常;披上绿色“外衣”,厂区里的现代“智造”风生水起;新能源公交,助力市民便捷出行;精细化管理,让垃圾分类畅通无忧…… 在福州城内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底座”。一个个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里,城市生态文明和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山水之城魅力尽展。 一朵“云”一张“图” 守护福地“榕颜”美 春日傍晚的福清虎溪,水鸟自开阔的水面掠过,划出道道清波。“变化真大,很难想象这里一年多前让人‘敬而远之’。”家住附近的林丽琴感叹。 这样的“虎溪新变”,源于持续推进的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以该流域为代表,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福州实现河流湖泊精细化治理,构建“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网格化巡查、治理工程、环境质量跟踪”体系。 数字化精细治理,还从治水领域向“散乱污”整治延伸。配合电力、用水等领域的大数据监测系统和生态云平台应用,一套数字治理“利器”,成为执法部门的好帮手。 “利用电力大数据监管平台,我们就能分析研判企业用户的用电类型、峰谷电量等特征,锁定可疑的‘散乱污’用户,提高整治打击的可靠度。”邓玲敏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一级科员。一年来,通过生态云平台融合共建省市“一张图”,他们对“散乱污”企业的分布与特征“了如指掌”。 在打造生态大数据应用“福州样板”的实践中,我市还创新生态云平台应用场景,建成的全国首个海漂垃圾视频监管网络体系,能识别和定位海漂垃圾,还能即时派发任务、自动核验结果,形成监管防控闭环。 全力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的福州,正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对库、湖、闸、站等水系要素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提升河湖水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测、调度、管理水平,形成城区内河“一网多片”、闽江流域“一线多点”的数字孪生总体布局。 数字化绿色化 协同转型添动能 在福州,数字化与绿色化携手前行,高质量发展的足音愈发铿锵。 福州制造业,“智能”与“绿色”已是鲜明标签。 罗源闽光的“花园式”工厂里,H型钢生产线自动喷印项目、智能集中润滑、智能在线测轴承振动等先进生产和品检设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贯穿于设备、生产、质量、管理等各环节,钢铁企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智造”的华丽转身。 澎湃的绿色活力,也在城市建设中展现。 2021年,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展开,福州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16个项目围绕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筑工地等类型开展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试点,探索建筑低碳发展道路。截至2022年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已达94.61%。 “深耕”绿水青山,福州保持多年的生态优势正通过“数字”力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通过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福州探索“林业碳汇”“海洋碳汇”交易。去年,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福州(连江)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在连江上线,让渔民们成了“卖碳翁”,拓宽了增收渠道。 生活里添“绿意” 数字赋能幸福多 在福州,绿色出行、智慧生活的场景已成为市民司空见惯的事。 2014年,福州开通全省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2018年后,新增车辆全部为新能源车。 市道运中心公交科负责人游昊表示,去年,福州启动优化公交3年行动,企业持续“增绿”,去年以来,绿色公交车比例已达92.5%。 越来越“聪明”的垃圾分类新时尚,也为绿色生活添彩。 在鼓楼区恒力城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屋前,只需扫一扫手机二维码,厨余垃圾投放挡板便自动打开。系统自动进行垃圾破袋,还不忘把垃圾袋投放至其他垃圾桶内,全流程一气呵成。 据了解,鼓楼区已在居民自觉度高、厨余分出率达20%以上的小区中打造首批20个智慧督导小区,全区667个小区831座分类屋完成智能探头安装,用智能督导设施设备替代人工,实行桶边智能监管。 垃圾经过分类,最终来到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这里已建成全国处理工艺先进、处置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园区。眼下,各项目生产运营、工艺流程、污染防治等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人员坐在中控室,就可实现对分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用数字科技“扮靓”环境,让数字技术“守住”绿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福州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要求,福州正奋力前行,谋新篇、布新局,不断开启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新征程。(孙漫) |
相关阅读:
- [04-22]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
- [04-21]“五一”假期 福州五大街区端出丰盛文旅大餐
- [04-21]福州古厝主题宣传片亮相巴黎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