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福州:守护大美湿地 共享生态福祉
2022-06-06 08:44:20来源:福州日报责任编辑:蔡秀明我来说两句 |
仲夏时节,闽江河口湿地,芦苇飘荡,鸟鸣声声,野趣盎然。 在闽江河口湿地,中华凤头燕鸥在嬉戏。蔡卫和 摄 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鱼塘遍布、海漂垃圾堆积、污水肆意排放、互花米草泛滥,生态环境遭受重创,警钟敲响。 湿地是“地球之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闽江河口湿地很快迎来转折点。 2003年初,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启动,湿地围垦项目随即撤销。从养殖塘全面“退养还湿”、治理互花米草、改造生态鸟岛,到种植红树林等植物恢复植被、清理海漂垃圾、吸收转化养殖户为湿地管护员,闽江河口湿地迎来令人瞩目的生态蝶变。仅10年时间,保护区先后晋升为省级、国家级,湿地保护工作也不断向纵深推进。 鸟类是湿地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过去20年间,全球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闽江河口湿地的水鸟数量却逆势上升。 “这个时候本是黑脸琵鹭迁徙的季节,现在部分黑脸琵鹭恋上这里不走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条件的改善。”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林文波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共发现鸟类266种,其中水鸟152种,不乏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 从“谋生活”到“盼生态”,从熟视无睹到亲历保护,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显著变化,深刻地反映在这块湿地之中。 今年62岁的林发金深有感触。他是湿地边上的克凤村第一个签署退养协议的养殖户,也是湿地管护员,“原来有许多鸟我叫不上名字,现在快成半个鸟类专家了”。 人的主动参与令湿地保护有序进行,与此同时,闽江河口湿地的硬件与软件也在不断升级。今年4月底,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湿地智慧“大脑”——智慧监测系统启用。 近百个高清“鹰眼”将湿地的各个角落尽收眼底,不仅能清晰监测候鸟动向,还可以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湿地保护非一时一事,湿地故事正翻开新篇。去年,闽江河口湿地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向全球推介。眼下,福州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让这份“福州经验”走向世界。(记者 蓝瑜萍)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