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自主开发的瑞芯微人脸识别芯片的安防摄像头。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近年来,福州跑出“加速度”,发展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重构产业链。新旧动能的转换使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去年,福州不断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加快企业数字化升级步伐,打造数据驱动新生态,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1246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75亿元。 腾“云”驾“物” 人工智能触摸未来 东湖之滨,云计算风起云涌。历经1年多的成长,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和VR软硬件产业链雏形,呈现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正式开通,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正式运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国家旅游大数据分中心、360产业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入驻。作为“数字福建”战略的重要承载基地,产业园目前已吸引了154家企业落地,注册总资本达205亿元。 在福州经济开发区,物联网风生水起。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开工建设,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揭牌运营,全球最大规模窄带物联网智慧水务商用项目进展顺利,福州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投入使用……据悉,去年马尾区物联网企业总数达104家,物联网产业产值达6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3%。持续壮大的产业规模也让福州赢得了行业“话语权”。“福州经济开发区企业参与制定各级物联网技术标准54项,专利申报1807项,授权数量904项。”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工智能强势崛起。瑞芯微电子作为福州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仅在全球IC产业拥有较高影响力,更是福州智慧教育、智慧家庭、智慧交通等领域的积极推动者。经过多年布局,其已率先完成由传统单芯片、单产品线,到以一颗芯片打通全平台、全行业应用的突破。近日,在CES2018消费电子展上,瑞芯微电子发布旗下首款性能强劲的AI处理器,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一站式Turkey解决方案,使人工智能业者创新与量产商用门槛大大降低,将加速人工智能的全面普及。 “精兵强将” 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抢滩数字风口,必须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本地“悍将”,福州电子信息产业不乏“精兵强将”,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补短板提速增效。 厂区主体结构提前23天全面封顶,工艺设备提前33天全面搬入,生产线提前52天点亮……从打桩建设到点亮投产,福州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仅用不到16个月时间,创造了业内全球最快速度。如今,该项目已实现量产,去年第三季度凭借21.7%的市占率,首次在完整季度成为大尺寸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位。这座“超级工厂”的诞生不仅填补了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还带来了10余家配套企业、超80亿元的配套项目投资,其中就包括东旭光电。东旭光电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去年建成投产,完善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链,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新型显示产业的’填屏’进程,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星网锐捷两项专利入围中国专利优秀奖。截至去年6月,该公司专利申请量达2463项,并多次获得中国专利奖,雄踞行业前列。“自主创新既是我们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持续增长的法宝。”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奕豪表示。根据第十二届中国电子品牌评价值评议,星网锐捷品牌价值连续4年增长超20%,达253.0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蝉联中国电子品牌300强。 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来自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去年我市百亿企业华映光电、龙头企业星网锐捷等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新增产值均超10亿元;高意光学、阿石创新材料、新三捷光电、睿能科技等一批新兴企业开拓新市场,目前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产值增速都在30%以上。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制造”加速转型“智造”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实体经济。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了倍增器,“福州制造”正加快向“福州智造”转型提升。 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与百余家配套配件合作商,如何迅速联动,准确对接?公司自身的管理如何更高效?如何快速获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问题,东南汽车从信息化建设中找到了答案。 2013年至今,东南汽车在“两化”融合领域投入约9000万元,陆续导入了ERP系统、PLM系统、LES系统等大型管理软件,信息化系统覆盖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企业所有的业务场景。利用系统分析,数据更全面,管理更高效,决策更精准。东南汽车对“智造”的探索,也让它在去年被工信部评为“两化融合贯标示范单位”。 东南汽车是福州工业“制造”转向“智造”的一个缩影和示范。由点及面,福州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努力使试点企业能够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步步尝试结出累累硕果。2017年,福州市118个项目入选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5家企业被工信部列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同时新增38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截至目前,福州市共有33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级“两化”融合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4家企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居全省前列。 “两化”融合要持续深化,还需政策来添后劲。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工业企业使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数字化或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的“两化”融合重点投资项目,按项目近3年信息化相关软硬件投资额不超过2%的比例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2017年,福州市共兑现政策资金104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