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0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洛羽)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将我省纳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布局,以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福州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重点的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以下简称“福州片区”),承担着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摸索经验的重大任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但是,科研人员有不少“高大上”的研究成果仍“待字闺中”,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对症下药,落实成果转化?在昨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委员围绕“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助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协商议题纷纷建诤言出良策。 聚焦科技创新 “瞄准”成果转化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即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市政协常委会协商课题组相关成员告诉记者,今年初,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打造福州片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市政府主要领导点题的这个议题,经市委研究正式列入了《福州市政协2017年协商计划》。 为此,市政协迅速成立了专题调研组,组织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实地调研,召开近20场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在榕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并赴上海、东莞、舟山、厦门、泉州等城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寻找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方”。 破解发展瓶颈 促进“三个融合” 持续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不少收获。 “一项科技成果从‘出炉’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很多环节,这些环节需要串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方能发挥效用。而福州在这方面与其他先进城市,甚至与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中福州片区的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市政协委员、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袁耀锋给记者举例,目前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在全省处于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全省的1/5,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首位。但2016年全市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发明专利转化率仅为12.7%和30.7%。原因在哪里呢? “科技成果从形成到产业化分成几个阶段:基础性研究成果、技术性研究成果、中试研究实验成果、产业化成果。不同阶段的创新主体各不相同。”市政协常委、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隋榕华告诉记者,“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基础研究没人干、技术性研究关门干、中试研究不敢干、产业化慢慢干。” “早期,大家的思路都关注在‘成果转化’上,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完善机制才是促进‘转化’的关键。”市政协常委会协商课题组有关成员说。 如何着手完善机制?“要改变目前福州高新区(福州片区建设的主体园区)、大学城新校区、闽侯县各自规划的现状,充分发挥福州大学城新校区人才汇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推动高新区、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加快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该调研组成员表示。 为此,调研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多番请教科技部门、高新园区等专业人士,反复打磨,终于形成了一份包括5个附件6.8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 合力“盘活”机制 助推自创区建设 9月21日,市政府领导带领相关市直部门与市政协课题组进行了预协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等对策,成为政府与政协委员的共识。市政府领导对课题组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作出积极回应,要求市科技局牵头论证充实《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措施(建议稿)》;市海洋渔业局抓紧论证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设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大力解决福州技术市场发展问题并统筹服务全市技术交易等。 昨日,福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正式召开。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由各位分管副市长牵头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将政协常委会建议案转化为政府行动方案,并对政协提出的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等12个方面的建议,进行了专项分工,要求尽快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 |
相关阅读:
- [ 10-18]2018年度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和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日前公示
- [ 10-18]厦门服务贸易与外包企业实现抱团发展
- [ 10-18]“两岸交流三十年启示与前瞻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 [ 10-18]福建企业登记注册实现“一趟不用跑”
- [ 10-18]平潭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列旅游产业项目
- [ 10-18]品牌营销,新潮迭涌
- [ 10-18]世界中运会缘何“花落”晋江?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