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福州高校园区车辆激增 交通监管存盲区

2016-11-02 10:01:54 吴臻 陈恭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农大校园内,人车混行

  农大校园内,人车混行

东南网11月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臻 陈恭璋/文 肖春道/图)

关注理由

前日,福建工程学院校内,一辆轿车倒车时,不慎将两名女生撞倒(详见 福建工程学院校内发生车祸学生被撞倒)。海都记者昨日获悉,肇事车为社会车辆,两名受伤女生,一人右股骨折,还在医院救治,另一人擦伤,未住院。

近年,随着大学师生自驾车辆猛增,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凸显。海都记者走访福州多所大学发现,机动车超速、违停,非机动车超载等乱象频生,部分学生也缺乏安全意识,成“马路低头族”。相关人士指出,因校内不属公共道路,交警无法介入,仅靠高校自行管理,很难整治以上乱象。不少师生也呼吁,将高校园区内的道路纳入交警监管。

事件 学生被撞骨折 肇事的是社会车辆

昨日,海都记者在省立医院南院病房,找到了前日被撞伤的其中一名女生。记者了解到,这名女生右股骨折,脸部、手臂也有擦伤,需住院治疗。

该女生今年18岁,她告诉记者,前天走在福建工程学院元食食堂附近时,被车撞倒。“我当时走在路上,没看手机,也没走神。”女生说,她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何被撞,也不知道肇事司机是男是女。

一名在院内陪伴的老师告诉记者,另一名被撞的女生擦伤,伤情不重,没有住院。

昨日,海都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肇事车是一辆厦门车牌的社会车辆。不过,该部门与校方均未透露司机身份及事故原因。目前,该事故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校方人士昨晚表示,该校此前已采取多项交通管理措施,包括在校门口设置自动抓拍设备、禁止超标电动车在校园内行驶等,校内道路也设有减速带、限速牌等装置,保安人员平时也会进行巡查。该人士表示,校方将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管理。

调查 多校允许外来车辆进入 司机无视“限速”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走访师大旗山校区。该校区允许社会车辆进出,门口停车取卡即可。

记者注意到,校内道路旁,设有限速15公里/小时的警示牌。记者在现场守了20分钟,共有11辆车经过,每辆车的时速都超过了15公里。

采访中,一名司机坦言,自己在校内开车,车速都在15公里/小时以上,“校园里没有探头,不会被处罚,不太在乎超速”。

“平时,校内的车都很快。”一名同学告诉记者,除了超速,不少社会车辆还逆行、压线,更不会避让行人,“一到放学时间,就会看到人车混行的画面”。

海都记者随后走访了福建农林大学,该校也允许社会车辆进入。由于农大沙滩公园是一处热门景点,不少社会车辆为图方便,从农大内借道,也增加了车流量。

记者采访时,恰好是下课时间,沿途不少学生成群结队走在路上,一些社会车辆被迫放慢车速,但仍有一些车压线、逆行。记者注意到,部分学生也缺乏安全意识,走在马路上,仍低头玩手机,全然不顾有车从身边经过。一些学生骑电动车时超载,或者戴着耳机骑车,也埋下安全隐患。

交警 高校内道路密集“自管”力度有限

交警人士昨日表示,道交法是交警的主要执法依据,而大学校内道路不属于公共道路,交警无法介入,主要靠高校自行管理,很难有效整治超速、压线、违停等乱象。

该人士指出,除了社会车辆进出,师生自驾的机动车、电动车近年也猛增,校园已成为一个路网密集的微型城市。但高校的保安队伍没有执法权,无法对各类乱象进行查处,主要依靠劝导。此外,高校交通管理的专业性也有待提高,比如车道设置、限速设置等。

建议 将高校路网纳入交警监管

昨日,多位高校师生与交警人士都建议,将高校内道路纳入交警监管范围,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法律专家指出,道交法中,道路的定义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对社会车辆开放,已不是完全封闭区域,也应引入交警管理。

记者了解到,外地有不少高校,已将校内道路纳入交警监管。其中,2013年7月,呼和浩特市警方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交管中队,管控校园内部及周边交通。2014年,厦门大学也将交通管理工作纳入警方执法区域,警方可在校内6条主干道进行执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