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频道首页>福州>民生> 正文

福州小区电梯故障频发 低价竞争滋生维保游击队

2015-11-18 07:34:54陈木易来源:福州晚报责任编辑:张海燕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11月1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陈木易)前日上午,鼓楼区闽发西湖广场小区内一部电梯中途停止运行,10多人被困。该小区“电梯惊魂”事件刚完,昨日又有网友报料称,福湾新城冬阳苑8日也发生电梯故障事件。

从前段时间的名桂佳园,到福机新苑,再到远东丽景等小区,历数近段来不断发生的电梯故障事件,不少市民也感到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频繁电梯故障?困扰电梯“久治不愈”的症结到底在哪?昨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进行调查,并向业内人士了解情况,分析出福州小区电梯故障现存的四大“顽疾”。

顽疾一:维护不到位

“即便是一线品牌电梯,在维保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其发生故障的概率仍然较高。”昨日下午,一位从事多年电梯维修的业内人士说道。

这名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行业要求,电梯每月要进行两次定期保养,每3个月、半年、一年各要进行一次大型保养维修,但是许多电梯没有照此标准进行维保。而一些电梯使用单位因经费问题,去聘请一些收费较便宜的维保公司,导致电梯的维护、保养不到位。正由于上述原因,电梯易出现老化、故障频频的现象。加上一些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也造成电梯的定期检验、维护保养监督、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最终导致电梯的检验合格率偏低。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物业公司和维保公司都难辞其咎。同时,一些小区由于产权、使用性质等关系错综复杂,还造成电梯责任主体难以落实,电梯管理严重缺失。

此外,这名人士还表示,按照规定,电梯使用单位至少需要配备一名持有“电梯安全管理员证”的人员从事电梯日常维护工作。而大部分电梯使用单位没有配备相关人员。

顽疾二:违规操作

记者走访鼓楼、台江、晋安多个小区,一些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电梯频现故障的原因之一是市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和不文明乘坐的现象。

以福机新苑为例,今年8月,才交房一个多月,该小区内13栋楼共39部电梯已普遍损坏,经常故障,出现困人等状况。据物业管理人员介绍,该小区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共有3000多户,7月到8月,已有1800多户收房,都提出装修申请,当时在装修的有近500户。如此集中的装修,加上不少装修工野蛮装运建材,将过重过高的建材塞入电梯,强行阻挡梯门闭合,还有沙石卡入电梯缝,都造成了电梯损坏。此外,有些业主家中进行防漏测试,管理不慎,大量水渗入电梯井,也会使电梯遭到破坏。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梯龄在3年以内的电梯,一般处在建筑物的装修阶段,因其使用环境较差,也造成故障多发。梯龄在4年~8年的电梯,出现故障的概率反而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机器已过了磨合期,装修阶段也已过去。

业内人士还表示,基本上每个品牌的电梯都有延时保护功能。一些业主用电梯运货时,经常超时。超时后,电梯会自动关闭电梯门,如果此时还有物品卡住电梯门,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就会误以为是出现故障,从而停运。“这种使用恶习,也导致电梯使用寿命缩短。”这名业内人士说。

顽疾三:无钱维修超年限使用

按规定,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性技术评估。后者应当提出使用、维修、改造或者报废意见。但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大部分小区内的电梯使用年限较久,却仍旧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维修、改造。本报昨日报道的闽发西湖广场小区电梯,就是这一情况。而这终究还是“钱”的问题。

据相关的物业管理人员介绍,日常的电梯维保费用大都是从住户平时缴纳的物业管理费用中支出,每年需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小毛病一般由物业公司支付更换零件成本,遇到大修就需要和业主商讨出资解决,在这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业主不理解的情况,不好筹集资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业经理坦言,由于用于电梯维修的基金额度不明确,手续繁多;日常维修费用分摊无统一标准,业主之间利益不平衡;一些生活困难群众缴不起电梯正常使用费等诸多原因,造成老旧电梯无更换资金,电梯都超年限使用。

顽疾四:维保市场混乱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小区电梯都与电梯厂家签有维保协议。但在现实中,却难免存在一些物业公司为节约资金,在一些零部件还没达到报废标准的情况下,舍不得提前更换故障零部件的现象,增加了电梯故障的隐性风险。

物业公司节约资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一些维保游击队的滋生。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电梯维保的市场竞争变得十分激烈,一些维保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常以价格优势来获得客户,迎合了物业公司省钱的想法。但为了营利,维保公司在维保过程中难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