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体育用品业进入“黄金十年” 百姓消费需求释放

2015-05-08 09:40:30 谢充灵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5月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谢充灵)昨天,2015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会上发布的《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体育用品业已度过了3年的寒冬,自2011年来,去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随着百姓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全面释放,体育用品业将进入新一轮的“黄金十年”。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发展中,行业企业可紧抓发展契机,深挖全民健身消费的增长空间。

度过3年寒冬

重回两位数增长

据统计,去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418亿元,同比增长15.89%,在连续8年保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自2011年后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销售收入恢复增长,同比增长47.07%;运动服销售同比增长11%,运动鞋销售收入增长17%;户外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25%;球类产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近一成,为近年来最小增长速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李桦分析说,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强势复苏,重回快速增长通道。经过深度调整,在成本快速上涨、库存压力等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全新阶段的发展模式,配合各种利好因素,将有机会重启高速增长步伐。而且去年来利好政策频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全新发展平台期已基本形成。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郑捷说,2003年开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但也是“野蛮”生长的十年,简单开店成为这时期最有效的增长手段,行业进入闭着眼睛赚钱时代,在2003年,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店铺数量总和不到5000间,但2012年增长到7万间。

“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给行业留下巨大隐患,体育用品行业积累了大量库存,再加上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各大运动品牌的业绩指标大幅下降。”郑捷说,2011年开始国际品牌率先进入调整期,次年中国品牌也未能辛免,开始进入调整期,体育用品行业也陷入低谷。经历了一系列关店、清库存、转型等措施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去年才开始企稳。

政策支持

深挖全民健身消费

福州晚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也标志着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全新战略机遇期。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将推进六大引导性的消费工程,提升消费对提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教育文化体育。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认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吃、穿、用、住、行”等传统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之后,“学、乐、安、康、美”新兴需求日益凸显。这种转型升级给包括运动休闲在内的体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李桦昨天说,与过往模式有明显不同的是,本轮增长将会来自于百姓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全面释放,因此对于体育用品从业各方而言,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及健身消费潮流动向,针对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和消费习惯进行广泛而深度的研究,才能真正撬动潜力巨大的健身消费市场。

另外,从近期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大趋势、特别是一些国际新兴体育品牌的快速崛起模式来看,针对运动需求痛点进行专项领域的运动品类深度开发成为优秀乃至顶级体育用品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既有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专项运动用品市场的拓展,例如儿童、女性运动用品,同时也有针对运动体验升级的全新科技研发,例如智能可穿戴、新材料科技等。

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亚洲区理事海伦·福特认为,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腕带去年的销量是1770万个,而今年将增加到4470万个,到2019年预计会超过1亿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