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上下杭会馆见证商业街坊格局 专家回忆往昔繁华

www.fjnet.cn 2013-11-05 16: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

南郡会馆

明朝,上下杭地区商业开始萌发,并逐渐开始壮大。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开埠,客商往来上下杭愈加频繁。民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商贾文化达到高潮。随着商业的兴盛,各地的商人纷纷在此设立同乡会馆。这时的会馆既有商业贸易的需求,也成为联络乡谊的纽带。

据《福州双杭志》记载,双杭地区商业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此地成为辐射全省、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经营物资多达500多种;金融业兴旺发达,各类金融机构云集,东南银行、中央银行福州分行等先后在此设办事处及分理处,私营钱庄兴盛时达110多家,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会馆具备多种功能于一身

福州著名的民俗画专家、书法艺术家陈友荣老先生曾在上下杭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上下杭历史文化的研究颇有心得,陈老数百幅民俗画中关于上下杭题材的画作就达五六十幅。

他向记者介绍道,清末至民国期间,上下杭地区会馆云集,有过16个旧时商业会馆,集中当时台江近半数的会馆映衬出双杭地区多元化的商帮文化和闽商实力之盛。

“会馆是双杭地区极具特点的人文景观,这些会馆馆庙结合,建筑富丽堂皇,既有建馆者的家乡特色和地域特征,又吸收了福州地区的建筑艺术风格,甚至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精华。如古田、建宁、寿宁会馆等,它们的规模躲在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上,会馆中多建有厅堂、戏台、酒楼,兼有书斋、花园,雕梁画栋,牌匾纷呈,楹联荟萃,集商业、联谊、媒体、住宿等功能于一体。”陈老说道,上下杭的会馆具备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对福州历史文化研究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此外,会馆还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作用,即为到省城赶考的考生提供考试落脚的地方,具有公益性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州局势动荡,商品购销艰难,一些商行就此倒闭。解放后,国家又对上下杭片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商行宅院被改为国营商店的批发站、商业公司、仓库或者居民大杂院。商帮、会馆处所日渐式微,难觅踪迹,以至于现在,能找到遗迹的少之又少。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