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收藏家现身说法:曾经想“捡漏”差点吃大亏
www.fjnet.cn 2013-10-19 09:30 来源:东南快报我来说两句
延伸 厦门首次出现的过亿元拍品“有诈” 碰上类似这样的拍卖公司要绕道走 Y先生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将近20年,对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各种乱象已经见怪不怪,“我对那些没品的拍卖公司,基本都是绕道走。” 他说,现在福州有好多家文化传播公司,实际上都在运作一些艺术品的炒作,尤其是一些省外过来的,从北京、上海就这么一路帮助拍卖机构搞炒作和“假拍”。 “这种现象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外地更加活跃的拍卖场,这些公司惯用的赚钱伎俩就是收取图录费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比如:图录就是按照一张多少钱来卖,也不管拍品的品质,只要有送拍,全部接收,短短一个月就能组织起一场艺术品拍卖。而且压根不管最终的成交结果,因为在拍卖开始前,他们已经赚够了。” 据Y先生介绍,这类机构基本上就是“打游击”型的“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换一个招牌继续坑人,手段极其低劣。 在去年的秋拍上,厦门首次出现成交金额过亿元拍品,一枚重达1725克的白田黄以3.92亿元的“天价”被一名北京藏家收入囊中。消息一出,福州寿山石界一片哗然。 Y先生告诉记者,田黄因为存世量少,所以价格高是可以理解的。但纵观近年来的田黄拍卖史,只有少数几枚,比如:清乾隆年间的“乾隆年仿明仁殿纸”田黄印章,才拍出1亿多元的“天价”。但去年厦门那场拍卖会上的白田黄是近现代工艺品,如果单凭料好,难道就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肯定存在游资炒作的成分,或者有其他目的,比如:用于银行贷款等资金周转等等。” 而更诡异的是上述拍卖的主办方中,有一家其实是来自福州的艺术品机构,“在寿山石收藏投资氛围最浓厚、买家最多的福州市场,不敢举办拍卖会,却跑到以古董拍卖为主打的厦门市场。其中,必然有诈。”Y先生直言。 Y先生坦言,“在艺术品市场上干了这么件没品的事情,以后想在这个圈子混就难了,招牌和名誉都被毁了,业内还有谁愿意(与他们)合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31]收藏之“走漏”故事:黄扬木雕百元成交
- [ 01-31]火车站现“退票潮”捡漏有讲究 铁路人员为你支招
- [ 01-25]罗小成散文集《捡漏》首发式举行
- [ 01-13]"超强购票日历"走红 "购票达人"分享"绝技"
- [ 11-21]盗墓贼出没拆迁工地挖文物受审 团伙头目称"捡漏"
- [ 08-31]藏友9000元"捡漏"青花瓷 被鉴定为仿品50元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