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纪实:创闽都新局 建有福之州
2011-11-17 08:41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秀钦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华社福州11月16日电 记者 涂洪长 沈汝发 10年前,在福州二环内还能听到机器轰鸣的噪音,现在工业已逐渐淡出主城区;5年前,在福州购物逛街首选人挤人的东街口,现在则会直奔住宿、购物、娱乐一站式消费的万达广场;2年前,在福州出行概念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两种选择,现在地铁1、2号线陆续开建,内河“水上公交”也即将登场…… 福州变大了、变繁华了、变方便了——这是近年来福州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这个“山、河、湖、海”一应俱全的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正由“有福之州”向富强之城、文明之城、美丽之城齐头并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走进福州的中心城区,一幢幢商务楼、金融大厦、写字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除了代表城市建设的现代性,这些高楼大厦还是“楼宇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城中黄金地块的鼓楼区,一幢普通的写字楼一年产生的税收竟能过亿元。福州市近年来着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日渐红火的“楼宇经济”即是其中亮点之一。 近年来,曾经记载福州产业特征的城区老路段如“化工路”、“工业路”等已名不副实。根据规划,福州中心城区工业布局则按照“三环两带一走廊”进行调整,明确“二环以内”,工业基本撤离,建成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金融中心;“二环与三环之间”,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先进制造业;“三环以外”,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福州工业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各大支柱产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并逐步由电子行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五大产业共同支撑,石油化工、新材料与能源、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贸、旅游、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9.0∶44.9∶46.1。 福州经济总量年年有新跨越,发展质量年年上新台阶。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08年、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地区生产总值仍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123亿元;2011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随着海西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州也面临着发展腹地不足、产业转移转型加剧、带动效应无法充分释放等格局性问题。为此,在福建省的统筹协调下,福州与上下相邻的宁德市、莆田市“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战略被提出,三地“同城化”发展摆上议事日程。 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益民表示,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推进“福莆宁”同城化发展,是一件三方共赢的好事,必将产生1+1+1>3的效果。同时对于加快推进海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民生优先 促进社会和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生水平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考量。 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就医、送餐等一系列服务。这是福州市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非常方便,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年近70岁的老人郑景俊说。 据福州市民政局介绍,2008年,福州市出台政策,在城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点,现已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每当夜幕降临,福州各大公园里总能听到一阵阵欢快的歌声,这就是当地久负盛名的“激情广场”大家唱。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激情广场”大家唱已成为福州群众性文艺活动的经典场景。 近年来,福州的财政支出结构日益优化,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福州市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倾斜的重点。据福州市财政局介绍,今年上半年,福州市财政民生支出达9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3%。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福州市在本身财力不是太雄厚的基础上争取上马地铁项目。目前地铁1号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铁2号线也在筹建之中。 “城里的学校既整洁又美观,还可以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在晋安区一所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小叶说。从2007年起,福州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010年底,在福州打工多年的许明新搬进了东山新苑三期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据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福州市今年将继续加强保障房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建设计划达全省总量的40%。 在医疗方面,福州市的城区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达到全覆盖,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康复医疗。福州市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近98%,财政补助标准也逐年提高。 “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按照这一目标,福州市在民生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加量工作,使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呵护青山绿水 打造一流环境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环绕福州著名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安泰河首次运行“袖珍福船”内河游览,引来众多游人参与。经过整治后的安泰河重现浆声灯影的“小秦淮河”景象,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倒映其间,一条条鲜亮的锦鲤在荷叶和藤萝间往来穿梭,船行水里,人在画中。 2011年成为福州的内河整治年,这一年,福州将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的综合整治。经过清理违建、截污疏浚、景观改造等一系列整治,福州内河将从原来的“水发黑、味难闻”变成了城市中流动的景点,并有望陆续开通“水上公交”。 经由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的努力,福州正朝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碧水入廓、古城拥翠”的山水园林城市稳步迈进。福州市园林局局长刘晓明说,为了实现“显山露水”,福州市依据“山环水绕、面江向海”的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山水周边的城市建设,保护利用城市山水资源。同时持续加强植被和地貌保护,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截至去年底,福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绿地率36.9%。在城区,市民出门步行500米便有公园、绿地和广场。 据福州市环保局局长纪建平介绍,福州市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75亿元,建成洋里污水处理厂二期、连坂污水处理厂等76项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同时,以火电、钢铁、纺织印染、建陶等行业整治为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福州市还加快城区工业企业搬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布局,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改善环境状况。 近年来,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连续多年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除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福州城市“软环境”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大力度,先后大规模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中小餐馆、农贸市场等五大类20项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营造整洁有序的社会环境。福州市目前拥有7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人数超过30万人,培育了义工俱乐部、众人公益、同人助残等10支各具特色的民间志愿服务队伍。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