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腾飞》:彰显建设者的精神力量
2020-12-30 09:09:00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2020年9月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始装料。新华社发(张涛摄) 【国家重器】 王敬东、朱向军共同创作的《“华龙”腾飞》(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从世界大国博弈的时代高度,清晰梳理了中国核工业艰难前行的历史,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电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现实,把中国核电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热情讴歌了中国核电人的精神境界。 作品围绕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的设计建造展开描写,把笔触深入到核电这个极其复杂的超大工程的内部,一点一滴揭开核电那层厚厚的面纱,清晰地揭示出国家重器改变国家命运、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中国“核电梦”的丰富内涵。作品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多数对中国核电仍一无所知,甚至对和平利用核能还带有怀疑忧虑的读者。所以讲“华龙一号”得先讲安全性。作家显然理解读者的潜在心情,在描写“华龙一号”在福建福清落地建设时突出了一些细节。在福岛事件之前,中国就在布局“华龙一号”,追求的是最高安全标准,形象的说法就是“抗大飞机撞击”。事实上,福清核电站一号到四号机组建成后,台湾花莲海面发生6.7级大地震,处在地震海域附近的兴化湾畔的福清核电站,安然无恙。这个细节,就把读者关于安全性的疑虑消除了。 《“华龙”腾飞》的写作,常常要面对大量的有关核电核能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述。作者尽最大努力通俗化,排除许多的阅读障碍,使作品易懂可读,使主题鲜明清晰:那就是通过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突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通过对“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的深入采访,《“华龙”腾飞》动情地描述了“龙华一号”当初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条件下,夹缝中求生,顽强坚持研发的困难,度过艰难时期的情景。要从无到有,建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站,困难难以想象。把这个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过程真实生动通俗地讲述出来,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作品鲜明地突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国博弈需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核电,开发国际市场需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核电,中国重装备“走出去”更需要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事实证明,“华龙一号”的路子走对了。 《“华龙”腾飞》重点讲述了“华龙一号”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国际市场,经受国际市场检验的故事。“华龙一号”不仅在国家能源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了中国占领国际市场的国家品牌。作品描写中国核电深化改革,组建国家团队,助力核电“走出去”,描写了“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突出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信誉。巴基斯坦虽然很早就有核电站,但现在他们更加信任中国的核电技术,主要引进中国的“华龙一号”。事实上,“走出去”也很艰难。“华龙一号”在巴铁的稳步建造,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了一条可靠可行的路子。 《“华龙”腾飞》塑造了一大批中国核电人的形象。作品突出邢继性格中坚持科学真理不屈服、不妥协的思想品格,写出他的身上蕴含着坚定的国家意识。在巴基斯坦恰希玛工地探路清场的老专家陈曝之,一辈子都和核电工程建设打交道,有“核电工程活字典”之称。他担任了恰希玛核电站首任现场总经理,处理了许多隐患,得到了巴方的尊重和高度评价。担任调试和试运行的总经理范永富,年过花甲还前往恰希玛核电站反应堆第一线。他带领调试人员不仅要面对庞大复杂的调试工作,还要面对西方一些势力常常渗进来为难。但他们坚持下来了,保证了核电站调试和试运行的成功。作品还写出了许多中国核电建设者在恶劣条件下忘我工作的生动事迹,其中一些真实细节读来令人心酸惆怅。如休假回来的丈夫,回到家里一声不吭,拼命干家务,用这种方法表示对家人的内疚。然而,单位一声令下,他们立刻上路,奔赴艰苦的建设现场。 “华龙一号”腾飞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遭受考验的时代。社会上一度流行消费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这时,中国的核电人仍然坚守在岗位上,艰苦拼搏,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这一比较,就把中国核电人的精神和境界彰显出来了。这个国家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国家的重器重装,才有国家安全的保证。可以说,中国核电人也是我们国家的脊梁,国家的力量,国家的英雄。 (作者:张陵,系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30日14版) |
相关阅读:
- [11-30]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 [10-29] 金秋十月 福清市各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相继拉帷
- [10-22]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 [09-07]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始装料标志着该机组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