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诊疗年代 相同的医者初心——一家两代医生见证福清医疗事业之变迁
2020-11-17 14:07:21来源:福清新闻网责任编辑:张碧芳我来说两句 |
福清新闻网11月17日讯 (记者 高晶晶 陈岚) 福清杨尔隆一家,两代人中6个人从医(如图)。从父辈那时走村入户把脉问诊的“赤脚医生”,到如今新生代操控“机器人”做手术的医生,这家人经历和见证了福清撤县建市30 年来医疗事业的腾飞发展。 80 多岁的退休专家杨尔隆是杨家第一代主任医师,从医50 余年。1966 年,他从学校毕业便和妻子刘梅芳响应国家知青下乡的号召,到三明尤溪县从医,夫妇俩时常挎着装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的药箱翻山越岭到偏远的乡村给村民们治病。1984 年,杨尔隆和妻子回到福清,分别成为福清县医院内科和妇产科的医生,在市医院一干就是34年。 “30 年来,福清的医疗卫生在医疗设备、医生技术、医疗政策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杨尔隆说。 上世纪90 年代初,他的诊室里总是挤满了病人,不论大病小病他都仔细诊断,经常因为忙碌忘记了吃饭。还时常在三更半夜里接到会诊通知,他披上衣服趁着月色奔回医院。常常跟着当时福清城区唯一的1 辆120 救护车走街串巷抢救生命…… “那个时期基层医院诊疗水平不高,也没有现在的分级诊疗,福清市医院的分科不多,病人们都往福清医院挤,医院内科的设备也只有老CT、胸片和心电图,只能凭借临床经验将病人身上看不见摸不着的病因找出来,遇上病情危重的病人,就只能转到省里的大医院去治疗。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医疗技术被引进,许多30 年前福清医院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都能在福清医院得到救治。同时,各个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一个个现代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成、医共体的建立、分级诊疗建设等实事都让福清百姓的健康更有了保障。杨尔隆说,34 年弹指一挥间,耄耋之年的他仍旧热爱着医疗事业。 他的儿子杨凡承其衣钵,是一名福清市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是家中的第二代医生,今年是杨凡成为医生的第19 个年头。“从父母到我、我的妻子、妹妹和妹夫,再到外甥女,我们家从事医生职业已有50 多年,我庆幸生在这个时代,相对于父辈,我有更多机会去学习去提升,去治愈更多的患者。”杨凡说,刚进入福清市医院工作的时候神经外科跟胸外科和骨外科是在一起办公的,2004 年,神经外科成为独立科室,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2007 年之后,医院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还引进一些显微手术设备。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责任心,要对生命负责,不忘医者初心。”杨凡说,这是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时常给后辈提个醒。 杨凡的妻子张艳是福清市医院口腔科门诊护士、妹妹杨荔凡是福清医院的妇科主治医师,妹夫庄国梁是福清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外甥女林昀煊目前正就读于厦门医学院,也将成为杨家的第三代从医者。时代在变,医学技术在变,这个医学世家不曾改变的是守护生命的初心。 从早期群众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 超、CT、核磁共振”;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到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医院、卫生院……如今,人们在福清各个医院看病,已经见不到拥挤排队的人群,挂号、建档、交费等服务均可提前通过手机或者在自助服务机上完成。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在医院大厅,及时妥善地为群众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样的医者初心,不同的诊疗年代。30 年沧桑巨变,杨家两代医生见证了福清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工作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我市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健康之路。 |
相关阅读:
- [10-17]智慧医疗赛道:大数据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 [10-10]医疗系统开展高血压宣传活动
- [09-22]福清市医院医生林伟再赴博茨瓦纳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 [09-14]优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福清市妇幼保健院专科医联体及专科联盟授牌仪式举行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