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朱俤:做家乡巨变的见证人
fq.fjsen.com 2016-06-21 08:41:52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林朱俤现任新加坡福清会馆总务、新加坡马六甲酒店总经理。作为一名融籍华侨,林朱俤不仅爱乡恋土,还十分关心华裔青少年的成长,重视华文教育,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他经常携同新加坡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回到福清,指导营员们参观学习,并快乐地参与其中。今年6月份,趁林朱俤再次带领新加坡华裔青少年回融寻根之际,记者专门采访了他。回忆起旅侨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对故土的印象,这位七旬高龄的老华侨不禁感慨万千。 10岁才见父亲面 1946年,林朱俤出生在港头镇汕头村一个贫侨家中。父亲林欺妹早年旅居新加坡,林朱俤要出生时,父亲回乡陪伴在母亲身边,他很想能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模样。他在家乡左等右等,可孩子就是不从娘胎里出来,后来他等不及回南洋去了。可就在他离开家乡的当天晚上,林朱俤才哇哇坠地,让父亲“大跌眼镜”。林朱俤说,就差这么一天,使得他的童年连父亲是啥模样都不知晓。 林朱俤出生前,林欺妹在新加坡和大多数早期“下南洋”的福清哥一样,主要靠给人拉黄包车为生,日子过得极其艰辛,连自己吃饭糊口都很难,根本没钱往家里寄,家中一贫如洗。 林朱俤满月时,按照当地风俗,家里要操办“烛酒”宴请乡亲。林家家徒四壁,无力操办,母亲只得忍痛割爱把儿子卖掉,换取些钱办席宴。消息传出,一位亲属连忙告诉从新加坡返乡的林朱俤的叔叔,说:“欺妹的孩子要卖掉啦!”叔叔听后,大吃一惊,立即筹备了几担“地瓜片”赶去买方家中,才把林朱俤“赎回”。 林朱俤说,在印象中,他的少儿时期,远在新加坡的父亲从未与家里有过书信往来,直到他6岁时,父亲改行经营旅馆后,才偶尔寄回一些食品。 1956年,林欺妹为林朱俤办理了旅居新加坡手续,林朱俤踏上“下南洋”的旅程。林朱俤说,他会晕船,从上船的那一刻起,就一路昏睡到了新加坡。到新加坡后,他并没有立即着陆,而是被隔离在一孤岛上注射疫苗,观察数日后,才上岸的。 在码头,林朱俤第一次见到了来接应的父亲。父亲待他很好,刚下码头,便给他买了瓶汽水。林朱俤说,那是他平生喝到的第一瓶饮料,比蜜还甜。随后,父亲把他带到百货商店,给他买了衣服后,接回家里让他洗澡,又把煮好的米饭端到他的面前。在家乡,林朱俤很少能吃到米饭,看到香喷喷的米饭,他太高兴了,那一顿,他至少吃了4碗饭。 在新加坡,林朱俤进入当地小学读书,别人的孩子都是坐巴士去学校的,惟独他是步行去的。别人的孩子身上都有零花钱,惟独他没有。课间休息时,孩子都跑去买零食,只有他独自一人跑到洗手间喝自来水。他说,那时父亲还很穷,他穿的鞋子都是从路边捡来的。贫穷一直伴随着他步入青年时代。 稼穑艰辛伴青春 从中学毕业后,林朱俤便选择了到全新加坡最艰苦的造船厂做焊工。新加坡天气十分酷热,太阳暴晒之下,在热得发烫的船体钢板上焊钢件,如同泡在蒸锅里一般,林朱俤整天大汗淋漓,整天全身湿透。“我每天要喝几十升的水!”在造船厂,林朱俤一干就是两年。这期间,艰苦的环境,超强的体力劳动,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也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福清哥本色。700多个日夜的劳作,稼穑艰辛令他切身体会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培养了他的同情心与体恤之情。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林朱俤开始从事电工工作,他接触了许多工程,也接触了社会各界人士,他的勤劳聪颖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也得到了贵人的指点,慢慢地,他开始学做生意,开了一家咖啡店,有了积攒,随后经营旅馆。由于他为人真诚,待人友善,服务周到,有很好的人缘关系,所以,许多客人都愿意入住他的酒店,顾客的回头率达百分之百,他在新加坡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林朱俤说,海外非天堂,谋生不容易。在新加坡,他不知吃了多少的苦,度过了20多年艰难的岁月,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6-12 ]王圣芳的“功夫人生”
- [ 2016-06-06 ]《王基文文集》出版
- [ 2016-05-25 ]福清哥义卖书画筹建公益基金会
- [ 2016-06-06 ]“林把头”二三事
- [ 2016-05-30 ]林建民:年轻的心驰骋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