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江阴工业区五年大发展见成效的一年。“十二五”期间,江阴工业区共组织实施8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55亿元,年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1亿元。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园区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10年的64.37亿元提高至2015年的120亿元左右,比增86.4%。 “十二五”期间,江阴工业区持续“建设大港口、实施大配套,构筑大平台,引进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三轮驱动”,园区里涌动着一股大干快上、加快发展的创业热潮。 在中景石化科技园项目现场,到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现代化的生产装置、庞大的化工丙烯储罐、专用的配套码头……从2012年顺利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如今5套装置公用工程全面完工,每天都超过2000名的建设工人,奋战在一线推动项目建设。作为全省最大的民营投资项目,从开工至今中景石化科技园累计完成投资超过71亿元,目前已转入设备全面调试和试运行阶段,预计月底将开工投产。 斥资200亿元的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也是在“十二五”期间成长起来的。目前,该项目的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线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2万吨天,成为江阴石化产业崛起的一股强劲发展力量。 天辰耀隆还与区内上下游项目形成良好的产品互供关系。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在工业区里面就能得到解决。如己内酰胺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和氢气就来自“邻居”耀隆化工,天辰耀隆则把富余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供给耀隆公司。而耀隆化工生产的一氧化碳、硝酸则是另一个“邻居”东南电化项目的原材料。像这样产品互供的化工企业还有很多。江阴工业区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以循环经济促绿色发展,引进项目时,重点考虑是不是符合循环产业链的需要,对于非循环链的项目和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放行。在建设时,通过各种管道,把园区内的企业连接起来,实现原料直接输送,变成一个循环综合体,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生产过程集约化。循环经济带来较大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区化工新材料专区已有5个总投资550多亿元的大型化工项目落地。 与千亿化工产业一起强势崛起的还有港口码头、物流业以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服务平台、贸易等产业。目前,区内已入驻银河国际、太元行等70多家整车进口服务平台公司和整车进口贸易公司。建成1号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5号5万吨级兼靠10-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以及10万吨级国电江阴电厂配套煤码头、10号液体化工码头。在建的还有6-7号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1号12号液体化工码头和14号滚装船码头等。江阴港已开通欧洲、美西、中东、西非、南非、东南亚等9条远洋干线和韩国、香港、台湾等7条近洋支线以及10多条内支内贸航线。 五年来,江阴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满足了区内企业的物流、人员出行需要。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江阴工业区完成了国盛大道、港前路、灵芝路等路网建设总里程达26.366公里。同时,完成了江阴港铁路支线、应急原水供水管道、何厝变110千伏变电站、污水收集管网及集中供热综合管网工程等建设。如今,在该区已经形成了港铁公路联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供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