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福清频道>社会民生> 正文

红旗渠精神万代传

fq.fjsen.com2015-11-02 09:07:24陈仁杰来源:福清侨乡报我来说两句

毛泽东接见杨贵(资料图片)

我没到过林县,也没见过红旗渠,但对红旗渠却有着挥之不去、至死也难以忘怀的情结。

今年国庆期间,CCTV播放了4集电影记录片《红旗渠》,又勾起了我对1971年看过的纪录片《红旗渠》的记忆,影片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又重新在我耳边回响。观看《红旗渠》每一集都让我视线模糊,泪水沾襟!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县,全长1500公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们的国家遭逢最困难的时期建造的。它蜿蜒于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上,工程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完成,历时十年。红旗渠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红旗渠的诞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和“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论断,也由此诞生了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永恒的旗帜,它也业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值得炎黄子孙千秋万代传承。

看《红旗渠》,最让我感动的是号召修渠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1960年,当红旗渠上马的时候,杨贵在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紧缺、粮食紧张和施工条件极其险恶,甚至面临着罢官革职、削职为民的严峻考验面前,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无畏气概,带领全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精神艰苦修渠,并创下了许许多多的奇迹的。杨贵说:“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是,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大事”,充分体现了一位县委书记与人民群众血肉关联的高尚而朴实的情怀。他的这种情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表扬,《人民日报》曾两次发社论称赞“林县县委是全县人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核心”,给予了杨贵和他所领导的林县县委至高无上的评价。

杨贵的可贵精神在于,在他的身上一直保持着延安时期的那么一种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保留着毛泽东在进城时号召全党同志始终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杨贵在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人民命运的同时,身先士卒,与民工风雨同舟,同吃、同住、同修渠,血肉相连。更难能可贵的是,修渠10年,杨贵在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化”的同时,也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吃喝挥霍的腐败现象。他不仅严于律己,廉洁廉政,也立下新规筑牢“反腐墙”防控风险,10年期间,更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分钱。杨贵精神是我党艰苦奋斗精神的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两次回到林县时,人民群众潮涌般扑向杨贵,用各种纯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父母官、同时也是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深情厚意,表达林县人民永远的感念、感恩之情。历史并没有忘记杨贵,2004年6月,在红旗渠纪念馆落成典礼仪式上,林县人民发出了“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的心声。杨贵的功绩在于,他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谷文昌(林县人)一样,在重新安排旧山河的同时,也改变了林县几代人的精神面貌!

看《红旗渠》,还让我感动的是那10万修渠大军。修建红旗渠正值我们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极端困难时期,修渠条件差得超出想象。在当年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吃不饱饭的环境中,10万民工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露天打铺,天寒地冻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的冰冷石板上,但从未有逃兵。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红旗渠,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红旗渠以及它的修建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令人叹为观止!

每次看《红旗渠》每当听到: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这首名叫《定叫山河换新装》的主题歌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动的泪水,以表达我的敬畏、敬仰、敬慕之情!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不仅仅是林县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感谢《红旗渠》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斗换星移、沧海桑田,红旗渠的故事似乎渐去渐远,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极其宝贵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仍然是新时期指引我们前进的一面旗帜,因为它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不朽的魂!

  • 责任编辑:周丽芬    标签:福清 社会 红旗渠 精神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