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自然资源> 新闻资讯> 正文
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聚焦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
2024-06-27 09:00:17 作者: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吴骏

6月2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发《盘活再利用 更上一层楼——聚焦福建泉州打造低效用地再开发2.0版》,关注泉州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

225e1421a298abe3cd5e969c3e47eeb9.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等决策部署,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决定在北京市等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在此前一年,经国务院同意,自然资源部联合福建省政府部署开展了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

与其他42个试点城市相比,近一年先行先试的泉州站在更高起点上,打造低效用地再开发2.0版本。

强化引领 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版本更高,不仅在于泉州试点已经跨越调查摸底、编制方案的阶段,还体现在泉州人通过试点磨练出的眼光和格局。面对记者关于近一年涌现出经典案例的提问,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珏把话题引向了规划。他表示,泉州试点最大的法宝是“一线两专规”,即工业产业区块线、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据介绍,工业产业区块线是促进工业用地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区域范围线。泉州局对这条线实行分级管控,妥善处理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优化工业用地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目前,全市100个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基本纳入了工业产业区块线范围。

专项规划的实施,使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打破了工业用地、城镇用地、乡村用地、生态用地的隔阂,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为实现生产、生活、游憩等更加丰富多元的目标调整用地,提升质效。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泉州构建了“15分钟产业社区生活圈”,聚焦与重点企业、主导产业相关项目,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招什么”,努力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联通,立足整个片区进行“大配套”。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泉州整合村居、农业、生态用地,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南安市北山组团城市更新项目就是经典案例之一,3个居民片区总规划用地约1905亩,区域整体容积率从原来不足0.8提升至2.1,实现了土地混合开发和空间复合利用。该项目聘请了深圳华阳国际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全程规划设计监理,采用“一保留、二提升、三改造”的盘活利用思路,优先使用优质地块建设56万平方米安置型商品房,不仅保留一所幼儿园、新建4所幼儿园、迁建一所小学、扩建一所中学,还规划建设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等,变“宽马路”为“密路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基础配套用地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42%,实现用地效能、城建品质、环境设施、社会治理等多重提升,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服务配套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便利、经济效益更加凸显。

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在泉州得到充分的印证。

“三生融合” 掌握产业社区定义话语权

与规划统筹相对应,泉州试点不唯经济指标,跳出单个项目、单个产业,从区域的角度追求生产、生活、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并将其锻造为一种新的用地模式——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是一个新兴概念,是指在产业功能区内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人、城、产融合社区单元。泉州人则通过探索实践,拓展了这个定义的内涵。

福建省副省长林文斌将其总结为高品质的“四化”模式:建立“类型特色化、空间定制化、功能混合化、配套差异化”的产业社区标准,打造功能混合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空间,增强对经营主体、企业、从业人员、居民的吸引力,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泉州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梧林古村落,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古建筑,集中体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但许多游客并不知晓,这里是晋江集成电路科学园的配套项目,更鲜为人知的是,梧林村原是个“空心村”,晋江市就地保留了132栋历史建筑,在延续传统村落肌理的基础上,打造集成电路大师工作室,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如今,该科学园项目带动周边700多户居民发展家庭式旅游,梧林村村集体年收入从5万元增加至50万元。

相似的案例还有:石狮市灵秀“三生融合”产业社区在“一山两园四街区”的空间框架内,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分别占比20.3%、39.3%、40.4%;南安市北山组团城市更新项目区包括一个生产园区、一个田园综合体、两个生态公园、三个生活片区,涵盖湿地、耕地等多类用地。

虽然“三生融合”范例不胜枚举,但泉州的产业社区并没有刻意追求地类齐全,而是以产城融合为基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规划建设。

洛江区塘西片区占地5518亩,包含低效用地1447亩。该片区以智创科技园建设为契机,鼓励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与,形成提升改造的核心带动区。该片区通过“以增带存、以点带面、以产促城”三项策略,实现优化用地构成、完善交通网络、构建商务体系、补足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亩均税收等核心目标,提升了产业社区活力。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成洲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一批土地成片开发项目,历经30多年工业发展,建筑质量逐步变差、配套功能欠缺,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丰泽区采用“政府主导﹢国企建设﹢市场运营”的运作模式,对该园区20万平方米老旧厂房和150亩低效用地进行整体改造,按照“留、改、提、拆、建”的城市更新思路,建设“城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的产业社区,在保留城市工业记忆的同时,高质量建设建筑服务产业园,在中心城区留产业、稳就业。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工业用地量大面广,相比一线城市城区的众多写字楼等商业用地,其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制造业为主,取得的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凝聚合力政府市场共同打造新空间

泉州推进试点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常见以协议收回低效用地后再统筹进行招商。与此同时,泉州还注重发挥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以凝聚最大合力。

晋江芯智造产业园由晋江产业集团通过司法拍卖取得原低效用地使用权,申请专项债,主导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规划,招引苏州赛迪、赛创未来等电子信息行业机构协助招商引才、运营管理。经过再开发,该产业园用地亩均投资由29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亩均产值由3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亩均税收由2万元提升至35万元。

对于主体权益、诉求更加多样的城中村改造,泉州采取政村合作的方式推进。

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离不开政府让利于民、高效服务和政策创新。借此,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物流配套项目创造了一个半月落地、五个月开工的纪录。南安市北山组团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探索“三边地”整合开发,将9亩“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转为建设用地,完成了整个片区的连片开发。该项目把最好的区位留给安置房,仅用30天就完成了683宗民房征收,实现“零上访”,被评为全省和谐征收示范项目。

石狮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金郡告诉记者,该局计划在“i石狮”微信公众号上构建工业用地及工业厂房供需平台,提供集中、透明的资源共享查询功能,化解供需矛盾,促进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厂房有效盘活利用。该平台正抓紧建设,预计今年8月上线。

按照工作部署,今年8月开始,自然资源部将对泉州试点开展中期评估。王珏热情邀请记者再来泉州看一看:“到时候,我们会总结出更多经验,取得更大成效。”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厦门、漳州均已纳入全国试点,这些城市将和泉州一道,带动更大区域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赢得新空间。


主办单位: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东南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