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刘文发 泉州市开山采石历史悠久,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矿业开发、石材业的快速兴起,矿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开采量骤然增大。曾经一段时期,永春县下洋镇煤矿开采支撑了泉州市的能源需求;南安段石砻石开采曾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历史贡献,包括一千多年前的泉州洛阳桥、开元寺东西塔建造,以及现代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等建筑选用的石材都是石砻石。矿业开发虽然带来了一定的财富,但常年累月的开采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形成了泉州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的局面。 近年来,泉州市采取“综合利用矿山尾矿资源,减少矿山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矿山土地复垦利用,策划生成矿山治理工程包,系统推进矿山生态治理”等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在开展废弃矿山大调查的基础上,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实施《泉州市废弃矿业用地整治利用规划》,策划生成安溪官桥—龙门废弃采石场、石狮市全市域废弃采石场、晋江全市域废弃采石场、南安水头—石井连片废弃采石场、南安丰州—霞美连片废弃采石场、洛江区—台商投资区连片废弃采石场、惠安—泉港连片废弃采石场连片废弃采石场、永春天湖山煤矿矸石场8个治理工程包。其中,2013年启动实施总投资达5.7亿元的安溪官桥—龙门石材矿区治理项目,该项目被原国土资源部列入重大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获得专项资金补助2.85亿元,项目治理面积达1.65万亩;2017年,启动实施石狮市全市域废弃采石场治理工程包,综合治理面积1924.76亩,投入治理资金约1.66亿元;2018年,启动实施洛江区—台商投资区连片废弃采石场治理工程包一期(洛江片区)工程,现4个治理点已全部完工;2020年,启动实施南安丰州—霞美废弃矿山集中区后田亚区1#地块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面积1093亩。 因势利导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为提升群众参与废弃矿山治理的积极性,泉州市适时出台鼓励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安溪县引导茶农利用官桥镇、龙门镇关闭采石场开垦茶园1000多亩;石狮市、晋江市、泉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当地村委会和企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超深采石凹坑进行回填,并将蚶江镇、永宁镇、安海镇、永和镇、南埔镇等8处废弃矿区改造为村民运动休闲场所;泉港区支持当地民营企业对南埔镇柳厝村连片废弃采石场实施整体治理,将该片废弃矿山建设成为乡村公园。 综合治理 稳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泉州市还探索推行市场化竞争方式、科学化治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一是引导鼓励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永春县利用煤矸石生产新型加气墙体砖,已建成9家煤矸石墙体砖厂,年可消化煤矸石30万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以废治废”。石狮市采取整平、防渗、地下水及雨水导排、渗滤液导排收集等措施,将垃圾焚烧厂经稳定化处理的飞灰固化物、建筑垃圾、渣土等在改造后的废弃石窟内进行规范堆填,有效解决飞灰处置能力缺口问题。三是“服务民生”。石狮市结合宝盖山东侧永宁镇双架山陵园规划,在完成对废弃石窟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后,“废地”即转变为公益性陵园用地,解决殡葬用地问题。 因地制宜 促进废弃矿山土地最优利用 废弃矿区地形复杂、形态多样,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和土地利用难度大。如何实现废弃矿山土地最优化利用?泉州市采取以下方法:对单个采坑体积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采用建筑垃圾回填,改造为绿地、园地、休闲场所或者建设用地等;对缓坡式挂白,开发成林地、茶园、果园,花卉苗圃园等;对重要景观地带的高陡岩石边坡,采取V型槽治理和滴灌养护;对煤矸石、尾矿砂,鼓励用于生产新型加气砖或者水泥配料;对严重损毁的山体进行整治性开采削平,改造为可供进一步利用的土地。石狮市利用建筑垃圾100多万立方米,对10多处采石凹坑进行回填,改造为建设用地400多亩,并作为建新轮胎的项目用地;将宝盖山2处采石凹坑和风炉山7处采石凹坑改造建设为石窟公园、落英幽谷公园和风炉山公园。永春县、泉港区将废弃矿山整治列入年度土地整治计划,可新增耕地300多亩。(文/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