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陈俞(东南网记者 李奇 摄) 东南网11月1日讯(记者 李霖 陈淼淼 李奇)进入秋冬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流感等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容易高发。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要怎么防范?今天是第七个“世界流感日”,记者邀请到厦门市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陈俞解答流感相关问题。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大号’感冒,其实不然。”陈俞表示,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于秋冬,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出现。流感的致病病原为流感病毒,普通感冒为其他病毒或细菌。从发烧程度上看,流感常常是持续3—5天的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普通感冒一般是低中度发烧,持续约1—2天,也可能不发热。从全身症状上看,流感也比普通感冒来得重,多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且病程可能达到5—10天,普通感冒一般3—7天就可痊愈。 陈俞说,流感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抵抗力、免疫力较弱的,例如婴幼儿、学龄前期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此外,车站、学校及医院等相对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也更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 换季降温,流感来势汹汹,要如何预防?陈俞表示,流感疫苗接种后一般需要2-4周产生抗体,6—8个月保护力开始衰减,建议在流感流行高峰前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但只要尚未感染流感病毒,都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或降低感染后的症状。”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除了接种疫苗,平时的日常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一样不容忽视。”陈俞说,中医强调“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愈防复。“防”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要强健自身体魄,提升免疫力,出入人群密集场所要戴口罩、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家中有人感染了流感,除了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他人,对症治疗外,患者家属也应佩戴口罩,接触患者污染物后及时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中医认为,人体精气应顺应四季节令、昼夜阴阳的节律性。陈俞表示,秋冬季节秋燥肺热,建议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例如百合、蜂蜜、梨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补充新鲜果蔬。起居方面则应适当运动、早睡早起、多晒太阳,适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防寒。 她还建议有宝宝的家庭可以通过揉板门、补脾经、揉摩百会穴、捏脊等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同时,也能促进亲子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