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技术:神经“移花接木”“重启”瘫痪手
2024-07-30 09:29:04 朱丹华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超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核心技术在榕开展

神经“移花接木”“重启”瘫痪手

最近,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的徐文东教授和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徐文东教授团队在做手术。

据悉,早在2021年7月,上述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就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以下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常规开展。

得知该项目获奖后,记者连线徐文东教授了解到,3年来,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已开展相关手术近20例。患者接受手术后,右侧“瘫痪手”均变回了“可用手”。

“瘫痪手”变回“可用手”

众所周知,人体的左脑控制右手,右脑控制左手。但你是否想过,这种控制是可以交换的,甚至只要一侧脑半球,就能控制双手。

上述获奖项目,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面对因一侧脑半球受损造成对侧手瘫痪的脑卒中、脑瘫、脑外伤等患者,徐文东教授与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通过将瘫痪上肢的“颈7神经”改接到健侧的“颈7神经”上,从而实现一侧大脑管两边手,“瘫痪手”变成“可用手”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人的一侧手由5条大神经控制支配,“颈7神经”是其中之一,从颈椎部位的第七脊髓节段发出。它位于其他4条中间,是进行此项手术的最佳选择。

“这项手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手术后患者原本的好手功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徐文东教授指出,在此前提下,情况好的患者,“瘫痪手”功能可在术后恢复到原来的三四成,从而显著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但在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术前评估,确认其符合手术适应症。

两名患者术后当天即好转

随着华山医院福建医院2021年5月在福州滨海新城开诊,“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技术落地福州。

2021年7月8日上午,由徐文东教授主刀的两台“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先后在该院手术室进行。

一名患者是15岁少女小蓝(化名)。她出生时便右手紧握、张不开,被诊断为脑瘫导致的右手活动功能受限。

另一名患者是婚纱摄影师吴先生。就诊前三年,他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落下了说话吃力、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

手术在这两名患者的左右颈部各开一个六七厘米长的横向切口,分别找到颈7神经;而后在电生理仪器监测下,辨别出颈7神经根,将其尽量长地分离,在脊柱前、食管后创建一个通路;紧接着,在显微镜下以细微的多针神经缝合技术,在不切断神经的情况下,将健侧与患侧的颈7神经根进行精准吻合。

术后当天,两名患者的右侧“瘫痪手”就有好转。小蓝还用右手写下歪歪扭扭但令人惊奇的一行字:“感谢徐文东教授亲自为我开刀。”

吴先生高兴地发现,手术后他的语言功能也恢复了不少。康复后,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摄影师岗位。(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林恒楹/文受访医院供图)

更多》图片新闻

急救知识进校园

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

医疗保健站 守护老区村

2024年漳州市“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云霄启动

新春走基层 | 厦门集美:山高“黄地”远 服务心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