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法核心要领: 一是党委政府一把手敢于担当,承担领导改革的责任; 二是理顺领导管理体制,建好医改管理团队; 三是政府承担办医和监管责任; 四是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 五是整合三保合一,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六是整治医药腐败,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 七是“腾笼换鸟”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八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 九是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2015年1到11月医务性收入从改革前的39%提高到现在的65%)。 具体做法是: (1)在全国率先将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关医疗、医药、医保等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到一位市领导分管,充分授权,全权负责; (2)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新农合,组建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实现“三保”合一,暂由财政代管,各县(市)设立垂直管理部,保证医改政策统一执行落实。 (3)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联合限价采购和重点药品监控,严格执行“一品两规”、“两票制”,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为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腾出空间, (4)在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的情况下,通过6次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转化为公立医院的合法收入,初步实现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四个可以”的目标。 (5)在全国率先实行院长年薪制、医生年薪制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政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院长考核评价体系和工资总额考核控制制度,让院长代表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工资总额既不与药品、耗材收入挂钩,也不与检查、化验收入挂钩,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通过近4年的努力,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医药总费用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2012年至2014年,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医药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86%、6.25%、10.95%,2015年1-11月,同比仅增长5.29%,增速明显放缓。 二是医院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医务性收入(指检查化验、诊查、护理、床位和手术治疗费)由2012年的51.45%上升到2015年1至11月的64.62%。药占比由2011年改革之前的46.77%,下降到2015年1至11月的25.94%。 三是医务人员收入大幅提高。从2011年的人均3.23万元增至2014年的7.79万元,年均增长34.11%,是社会岗平工资的1.68倍。 四是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从2011年的1818元下降到2014年的1636元;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次均费用从2011年的2194元下降到2014年的1725元。2014年城乡居民(含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50.03%,比全国城镇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比例高5.1个百分点;比全国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高12.03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68.93%,比全国平均高15.93个百分点。 五是医保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城镇职工医保在赡养比逐年下降的情况下(2010年2.06:1,2015年10月1.71:1),医保基金由改革前亏损(2010年亏损1.43亿元、2011年亏损2.08亿元),扭转为改革后的盈余(2012年结余2209万元、2013年结余7517万元、2014年结余8637.48万元)。 |
- 2016-01-22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 2016-01-20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的“省立样本”: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 2016-01-20福建公立医院对口帮扶 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 2016-01-20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的“省立样本”
- 2016-01-19解读《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