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一张火车票背后的“春运变迁”
新华社记者樊曦、贾远琨、丁静、邓瑞璇
又近一年春运时。2018年春运火车票3日正式启动发售。
每逢年节,一张小小的票根,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从彻夜排队到动动手指、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动车组、从长途颠簸到“高铁能否再快一点”,它承载着游子对家的渴望,也见证着中国春运的变迁。
从“惊心动魄”到“平稳有序”
早上8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全路客票监控中心,春运首日(2月1日)火车票开始发售。
20多位技术人员各自监控着眼前的电脑,偌大的12306监控大厅显得非常安静,只有调度大屏上的数字在不断更新。
“离售票高峰期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售票很平稳,数量也与平日差不多,最高时一秒售票420张。”负责12306研发和运维的铁科院电子所副所长朱建生告诉记者,售票高峰期最高时一秒售票能达近千张。
平稳有序,如今的火车票发售工作已经难见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作为全国铁路客运保障总负责人,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副主任黄欣自1998年开始从事客运。广州站前密密麻麻的排队人头、衡阳站候车广场人潮退去后遗留的鞋子……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时一到春运,每天一睁眼,最怕就是大量人群走不了,发生像踩踏这样的事故,每天胆战心惊。售票就是春运‘第一仗’,售票的成败决定了春运的成败。”黄欣说。
即使在十年前,“一票”也是怎一个“难”字了得。那时,高铁才刚刚起步,普速车几乎是春运铁路的唯一选择。在北上广地区,整个春运从一开始各个方向长途短途各个时段都一票难求。
如今,排队的人群已经成为历史的剪影。朱建生说,经过最新一轮系统升级,12306日售票能力已从1000万张提升到1500万张,能够承受每日最高400亿次点击。
从“被高铁”到“高铁何时到我家”
“嗖……”,一列“子弹头”飞驰而过。
在中国春运史上,高铁注定是绕不过去的身影。
“春运期间,除了节前和节后高峰期及一些重点方向外,售票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一票难求’得到缓解。”黄欣说,尽管高峰期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购票需求,但高铁网的日益延伸已经改变了春运的格局。
2012年,中国高铁开始逐步成网,每年春运发送人次平均增长2千万。而之前的很多年,尽管铁路一到春运就使出“吃奶的劲”,但每年最多只能增长几百万。
2018年春运,这一数字将达到新高度。随着3038公里新建高铁加入春运,今年春运全国铁路整体发送人数至少增加3000万人次,从绝对值看是近年来增长最高的一年。
据中铁总的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
今年春运,川渝地区将摘下“春运老大难”的帽子。西成高铁、兰渝铁路和即将开通的渝贵高铁将首次服务春运,出入川通道大增,“蜀道不再难”。
高铁在不断满足也在不断激发人们的出行需求。西安北站副站长惠利霞告诉记者,西宝高铁推出“钟摆式”开行模式,早上7点半到晚上9点半,西安和宝鸡一天一共有90多趟动车组来回往返,平均8.9分钟一趟,“比公交车还快”。
从曾经质疑“被高铁”,到越来越多的人“盼着高铁到我家”,高铁让春运也有了不一样的节奏。工作在广州老家在武汉的刘敬说,有了高铁,哪怕大年三十早上出发也能赶上晚上和父母吃团圆饭,省时又省心。
从“只管走得了”到“关注走得好”
在北京西站党委书记宋建国的印象里,曾经一到春运,西站南北广场就用帆布搭起临时售票区,排队买票的人排到马路牙子还得拐几个弯,有票上车的也像“冲锋陷阵”。
二三十年前,绿皮车的窗户能打开。实在上不了车的乘客就把车窗当车门,想尽办法往里进。黄欣说,那时候不管是铁路还是乘客,关注的就是“走不走得了”。
短短十年的时间,高铁带着21世纪的气息呼啸而来,也让人们从只关注“走得了”,变成了更多的关注“走得好”。
为了“走得好”,2017年以来,12306上线了许多新功能,包括微信支付、接续换乘、自主选座、互联网订餐、常旅客服务等。像接续换乘,当没有票或是没有直达列车时,旅客可选择“接续换乘”功能,售票系统将向旅客展示途中换乘一次的部分列车余票情况。
车站也是彰显出行文明的缩影。在一些火车站,“厕所革命”正在悄然进行。2017年,平均1.4分钟就有一列车到发的上海虹桥火车站完成了站内厕所“智能化改造”,所有厕所内安装了智能化的感应装置,动态发布空余坑位,显示是否在用,减少旅客排队等候的时间。
铁路上海站站长白正国说:“从旅客的需要出发,为旅客做好服务,虽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为焦急出行的旅客尽一份力。”
春运,这场人类最大的年度迁徙仍将继续,“火车上的故事”还将进入许多人的记忆。也许,故事的关键词将不再是一张票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