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正在观看展品。
文博会IP授权展现场
东南网11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林泽贵/文 林梓健/图)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上,各类文创产品通过跨界、融合等多种方式,撬动了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再到“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的飞跃,在文博会的舞台上,这场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旅程被生动地映射出来,勾勒出一幅厦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文化消费亮点频现
融合闽南红砖古厝灵感的茶叶干泡台,以厦门非遗文化和城市地标为灵感的茶点,从鼓浪屿的地标建筑八卦楼幻化而来的便携茶具套装……文博会现场,“在厦有礼”展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在这些商品中,我们看到了厦门城市风貌、闽南文明、非遗工艺等内容,打破了我们之前对厦门只是现代摩登城市,没有历史感的刻板印象。”来自泉州的张淇说。
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厦门让文化消费成为新热点。各色精美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将厦门“带回了家”,而文化产业各领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释放。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先后落地,陈奕迅、林俊杰等歌手的演唱会火热开唱,还有厦门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舞剧、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让“音乐之岛”的热度再次重燃。
2024年前三季度,厦门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3079元,同比增长8.9%。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体现出了民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跟着影视剧“打卡”旅游;为一台演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厦门马拉松赛、国际铁人三项挑战系列赛等赛事先后落地,助力体育消费持续升温……文化消费市场亮点频现,影视、演出、体育和文旅产业互相促进、双向奔赴。
在本届文博会“海上花园 乐动厦门”展馆内,创新设置了金鸡奖打卡点、厦门影视档案、XR数字影棚等特色点位。在“金鸡”落户厦门的6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来到厦门拍摄,进而吸引了无数影迷“打卡”鹭岛厦门。影视和文旅深度联动,形成文旅市场的一大风景。
“文化+”助力千行百业
在屏幕前“畅游”古城泉州,与“数智人”交互对话,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穿越”到秦陵地宫……科技对文化产业的赋能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科技的浪潮汹涌澎湃,将多种前沿技术带入了文化产业的每一个角落,以此催生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和最具成长性的力量。
在厦门思明区展馆,XR沉浸式探索体验“秦潮觉醒”吸引无数目光。体验者只需戴上VR仪器,自由行走在大空间中,就能拥有置身历史之感,与兵马俑面对面。据了解,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在厦门SM广场三期启幕。
为“活化”非遗传承,厦门本土游戏企业飞鱼科技旗下经典移动网络游戏《神仙道3》,上线了“神仙道3×闽南海洋非遗”联动版本,运用游戏技术手段将闽南海洋非遗元素融入游戏世界中。
“我们希望通过游戏和非遗的联动,让更多年轻人发现厦门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飞鱼科技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
总部位于厦门的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赛道的公司之一。2023年6月,美图便正式发布了美图奇想大模型MiracleVision。
“美图已经布局‘文生视频’领域,这是我们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美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美图已经在应用端推出“AI脚本”“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功能,基本覆盖故事脚本、分镜设计、视频生成、唇形同步、视频编辑等视频制作流程。
“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精彩演绎着新兴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带来“1+1>2”的效应。“文化+”助力千行百业,将文化产业的“沃土”转变为“热土”,将资源要素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文化交融 扬帆远航
近年来,厦门持续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助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23年,全市文化贸易额达191亿元,同比增长89.3%。
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企业。今年初,该企业新开发的网络游戏在俄罗斯试推广仅一个多月,就取得了下载榜第三名的好成绩。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款游戏首次尝试在海外拍摄游戏同名短剧,相互引流。而这些在内容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都得益于企业抓住中国文化“破圈出海”的快速发展期,及时加大研发投入。
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本届文博会亦是“台湾味”十足,近200家台湾品牌企业、100多位工艺大师集中展示了台湾茶、漆艺、少数民族工艺、设计IP、文旅消费品等多元内容。大陆和台湾的文化通过文创产品交流碰撞,一衣带水的历史渊源,在文博会现场得到充分展现。
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两岸民间艺术作品展、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一场场文化交流的盛宴,如同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海峡两岸。厦门市台联党组书记、会长张劲秋表示,以本届文博会为契机,将继续为两岸民间艺术行业协会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搭建沟通平台,开展更多领域、更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