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台湾大师工艺馆吸引了许多观众。
2024海峡两岸创意设计沙龙
东南网11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闻 林丽明/文 林梓健/图)
结合漳台木版画设计的农产品外包装盒,孝端皇后凤冠木质冰箱贴,青铜机甲系列积木……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上,两岸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创意十足,生动地呈现出两岸文化和艺术上的共通性和交融性。当国潮遇上设计,非遗爱上文创,两岸共同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潮”了起来、“活”了起来。
两岸学子交流碰撞
在文博会两岸高校设计展区,“旺来——助力两岸凤梨产业发展的福礼文创设计”展板前的一排创意包装盒引来不少人拍照打卡。这些包装盒是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刘旭的参展作品,设计上特别融入了漳州木版画的美好寓意以及纹样,主要用于包装漳州与台湾共有的凤梨、凤梨酥等产品。
“在闽南语中,‘旺来’既是凤梨的意思,也有吉祥好运的寓意。包装盒设计的创意就是源自于团队里台湾同学的提议。”刘旭说,凤梨和凤梨酥是闽台两地常用的伴手礼,团队希望通过富有创意的包装来提升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团队成员、华侨大学美术专业学生叶雨欣表示,两岸青年学子相互碰撞思想,共同将两岸共通的文化融入设计,有利于在共同的文化根脉中找到共鸣,也在交流中发现新奇与魅力。
作为文博会“创意设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高校设计展面积2700余平方米,包含两岸高校融合展区、省内高校展区、台湾高校展区,共有37所两岸高校参展,共收到学生作品635件,其中126件入围现场展示,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创产品、创意动画、文旅概念设计等类型。
展览不仅集中展示了两岸青年的新设计、新思路和新特色,更是一座连接两岸青年学生文化创意的桥梁,让海峡两岸的文创设计师、高校导师以及文创业者同台对话,分享彼此的智慧与灵感,为两岸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创新提供丰富的体验,促进两岸设计协同发展。
例如,厦门大学推荐的主题性雕塑作品《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以一张机工集结的老照片为创作灵感,反映了抗战时期,应陈嘉庚征募,34名南洋华侨机工毅然回国抗战的爱国故事;华侨大学推荐的作品《你好 闽台》,充分利用花砖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元素,展现了福建和台湾在文化和艺术上的共通性;福州大学推荐的作品《百鸟朝凤视听觉交互推广设计》,通过独特的声音切入点,以唢呐的音色为媒介,巧妙地将《百鸟朝凤》的音乐与视觉元素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意识……
台湾南华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台湾高校也带来了青年学生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
走进台湾东海大学的展位,仿佛走进了一个美术展览馆。“相比起创新的文创产品,我们更希望能让美术品这一传统文创产品走进大众生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李霙毓说,文博会现场来自大陆各地、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展品给了她许多不一样的灵感,“这些灵感平常在台湾是得不到的”。在众多展品中,李霙毓最喜欢建盏,“建盏的颜色丰富多变让人神往,其中蕴含的传统手艺人坚定执着的精神更加让人敬佩”。
“两岸的文创产品,创意来源都是共同的中华文化。”台湾东海大学学生蔡慧函认为,相较于大陆更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台湾的文创产品会更偏向于创新与个性化的表达,以“小确幸”为特色、更注重生活实用性的小创意会比较多。她认为,文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两岸文创人士互相交流碰撞,共融共创。
携手让中国文创走向世界
“我们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化,各地古迹、文物、风俗等文化都可以进行延伸或者创意转化,变成文创产品,也就是文化‘商品化’;也可以把现有的商品跟文化进行链接,也就是商品‘文化化’,带动文创产品商机”;“文创产品,‘文’是根本,‘创’是生命,两岸应携手将我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多文创IP,走出国门”……1日,在以“两岸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海峡两岸创意设计沙龙活动上,两岸高校师生代表及设计爱好者通过参展布展、沙龙分享、观展交流等形式,围绕“文化交融,传承创新”“文化复兴,设计未来”“城市脉络,文化新生”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阵阵共鸣。
台湾中兴大学助理教授施淑萍举例说,仅两岸共有的宫庙、信俗等文化,就是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的资源。在她看来,文创其实就是在行销文化,包括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
举例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台湾在地品牌“黑丸嫩仙草”联名推出的“墨戏仙草”,就是将故宫山水画转化为立体仙草冻,用最疗愈人心的艺术想象与美食体验,让人享受诗画般的甜品美学;还有风靡一时的“朕知道了”胶带纸,就是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作为设计元素,不仅具有文化及收藏价值,也迎合了年轻人的个性。
秦俑文创茶具、台湾玻璃窗花杯垫……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邱建铭一连串举例了几个更具生活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来说明两岸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带来的魅力。“对历史文化进行梳理,设计平民化、生活化的产品,能使文化互动性提高到一个境界。”他说,提取两岸文化中的各种元素,用比较现代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设计文创产品,不仅有利于量产,更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在他看来,两岸文创产业同根同源,但走出了不同的风格,大陆底蕴更深厚,文创产品更典雅大气;台湾文创会更具幽默的生活美学,“两岸互补性很强”。
参与活动的两岸多名师生都表示,两岸同源的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不仅成为东方文化的代名词,也在世界各地吹起风潮,两岸文创人士应该携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为文化发展优势,让更多打上“中国印”、又有时代感的文创产品为“中国故事”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