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约占福建省海岸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海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可达8.5~9.5米每秒,年日照时长超2000小时。海洋资源优、风能资源足、光能资源好、核能空间大、储能基地多、对外输送快,这是漳州发展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追“新”逐“绿”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漳州市东山县杏陈镇诏安湾一侧海域的滩涂水面,一个百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即将投运。作为福建省首个滩涂海上光伏电站,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把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同时配套建设了一座110千伏陆上升压站并配建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年平均可提供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望着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矗立在海面上,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在这片海域,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资源开发都将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漳州对于集中式光伏群的探索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在漳浦盐场广阔无垠的蓝色大海上,漳浦盐场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同步也在建设中。这一项目的加入也为漳州能源“蓝色朋友圈”的扩大注入了新动能。
漳州聚力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
2024年是漳州清洁能源基地的先行建设期,各项新能源项目建设方兴未艾。6月27日,随着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最后一批风机的叶片开始徐徐转动,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年上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50万吨。作为全国首个批量化使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这是我国开启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福建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区域能源绿色转型的又一力作。
以大规模海上风电为主力,海上光伏及新一代核电为支撑,以高性能抽蓄、先进煤电、新型储能为调节,漳州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正蹄疾步稳。截至目前,漳州地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分别达44.79%、24.25%,同比分别增长39.52%、49.34%。
而依据前期调查测算,到2035年,漳州地区及周边海域核电、海上风电和光伏总开发规模可达7727万千瓦。这一数字的达成,意味着漳州区域能源供应能力拥有更大探索空间,必将推动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电网输配电能力,并带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打造。
跨区互联的清洁能源“高速枢纽”
有了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成为了新挑战。
建设“省际互联、区内坚强”的能源配置枢纽,是漳州电网的积极应答。
闽粤联网直流背靠背换流站
2022年9月,闽粤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在漳州云霄县新建了1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通过两回500千伏交流线路分别与福建电网和广东电网连接,线路全长303公里,换流容量达200万千瓦。
余缺互济是闽粤联网工程高效利用的核心。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当下,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闽粤两省风电等新能源总装机预计超过4000万千瓦,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消纳压力不断增大。闽粤联网的投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这一工程促进互联省份新能源消纳,大幅降低了保障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建设成本。今年5月11日,闽粤联网工程首次实现以200万千瓦的满功率输电能力从福建向广东送电。截至10月13日,闽粤联网工程累计输送电量91.63亿千瓦时。其中,福建输送广东电量51.64亿千瓦时,广东输送福建电量39.99亿千瓦时。
在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能力之外,不断建设坚强电网,完善电网结构,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对于扩大漳州新能源消纳空间,推动以新能源孕育新产业也有着重要意义。
2024年6月,漳州市云霄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入选国家能源局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
以此为契机,新能源开发在云霄“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云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已完成并网容量约70兆瓦,中核云霄陈岱渔光互补项目已完成并网12.1兆瓦,集中式光伏东厦、陈岱共35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已完成申报,可再生能源多元供能体系初具雏形。
云霄着力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在能源消费上,云霄县以生活用能清洁化、交通出行电气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各领域电能替代,不断完善农村配电网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终端直接应用规模,探索建设了一批新能源村级微电网、“光储充检放”一体化充电示范站及零碳园区,结合县域实际,谋划新能源多类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模式。
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云霄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的建设是漳州智慧配网建设的三个示范推广项目之一,在漳州市区、县域,智慧配电网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
而放眼漳州全地区主网架构,如今,漳州地区已建成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9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8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355条,其中500千伏线路22条,总长度达到5794公里。2024年底,漳州还将投产五峰至长泰特高压500千伏线路以及东山岛第二通道。至此,漳州电网将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主干网架形成南、北两个“日”型网架结构,有力支撑服务清洁能源大枢纽建设,辐射粤、浙、赣、台的重要能源枢纽蓝图已经绘就。
因地制宜 推动能源产业链式发展
东山土地资源稀缺,如何破解产业发展空间制约?——集中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优势产业链锻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山立足丰富的海岛资源禀赋,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感受到漳州乃至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加快发展的“脉搏”,东山立足海岛、优质硅砂资源禀赋,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走进东山临港产业园,在10万平方米厂房内的卧式生产线上,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金武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参数。虽然整条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运行,但是在张金武看来,这是一条“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极高的生产线,必须保证机器安全稳定运行。
福建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在整条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福建唯独缺少海缆生产。瞄准市场空白,2023年6月在东山临港产业园第一条“福建产”海缆生产线“出生”了。作为海上输电的“血管”,这一改变不仅弥补了福建生产海缆的空白,更补强了海上风电这一未来高增长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向新”不仅于此,东山县未来将在太阳海缆码头成立集运维中心、数据中心、调度中心和备件仓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型海上风电运维基地,以匹配漳州区域内海上风电规模增长需求。
漳州东山临港产业园
而同是在漳州东山临港产业园内,旗滨玻璃、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等龙头企业凭借漳州绝佳的优质硅砂资源,将“一粒砂”发展成为一条百亿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升级,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光伏产业新格局。如今,旗滨玻璃生产的光伏玻璃不仅遍布中国,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旗滨光伏玻璃亦在全球贸易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跳出东山看漳州。在漳浦县,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测试验、运营运维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经实现部分投产,补全海上风电产业链。
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漳州将通过清洁能源这一“支点”,撬动能源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加速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形成能源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核心枢纽。根据测算,漳州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可带动风、光、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总产值约5500亿元,建设安装企业总产值约2200亿元,新能源产业年均产值达到770亿元。
(文|林蔚如 图|郑松清 陈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