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深读 | 福建:为文物量身定做“保险箱”
www.hyyz888.com 2024-09-24 10:22:03 陈黎慰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安全驾驶舱”界面

东南网9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黎慰)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从2021年开始,福建省文物局在上杭县筹备开展“文物保险+服务”试点工作,2022年正式施行。2023年,福建省文物局又陆续在泉州市鲤城区、武夷山市、屏南县、南靖土楼、永定土楼等地推行该模式,将更多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保险箱”。相关案例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试行,为全国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了福建方案、建立了福建样板、贡献了福建力量。

4日,记者走访位于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时,其正处于封闭施工状态。今年6月,李氏大宗祠因强降雨受损坍塌。走进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李氏大宗祠主体建筑不变,但其由夯土构筑的两侧厢房受损坍塌面积不少,现已完成清淤工作,受损坍塌部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也得到了分类整理。

据了解,官田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被誉为“客家第一祠”。1996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李氏大宗祠受损坍塌后,保险公司不仅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启动定损与理赔相关程序,还迅速开启理赔绿色通道,预付理赔款300万元用于李氏大宗祠灾后修复等。目前,第三方鉴定机构经过多次详细的勘察测绘,出具了修复方案及初步定损方案。接下来,政府、保险公司、第三方鉴定机构将就该方案进行深入沟通,并最终确定理赔金额。

这一切都得益于“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在上杭县的试点实施。

把文物安全关口前移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方法、新模式。“给文物买保险”已不是新鲜事。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物一旦损毁甚至灭失,即便有保险赔付,造成的损失也往往难以补救。如何让文物安全关口前移?“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新”在何处?

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物股负责人傅清林向记者解释道:“‘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基于‘防患风险重于事故赔偿’的理念,通过政府采购,着力构建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的文物保护新格局。‘新’在更加注重事前风险防范,立足点是通过综合保险保障、科技服务和人员巡查为文物量身定做‘保险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宽文物日常维护资金来源方面,“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有创新作为。由保险公司预留20万元,同时附加10多种特约条款,涵盖了保险标的因遭偷窃、盗掘、抢劫而造成的灭失或损坏,因意外事故引起烟熏造成的直接损失或清除污迹的费用,以及恢复受损保险标的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等,较好地解决了文物因局部损坏后续维修经费难以筹措的问题。

据福建省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由政府出钱,为文物保护单位投保,以“定值保险”替代“不定值保险”,将文物“重置价”基值上浮20%。目前,已为上杭县、泉州市鲤城区、武夷山市、南靖县、屏南县、龙岩市永定区等6个试点县(市、区)的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6处229点投保,保险金额达11.6亿元。2024年6月16日,上杭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因强降雨受损坍塌,保险公司预付理赔款300万元,文物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修复。

科技与服务深度结合

4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上杭文庙的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值班室,一块靠墙立着的大屏幕映入眼帘。屏幕显示着“安全驾驶舱”界面,“舱”内正中显示上杭县三维立体图层,下方是安消系统,左边栏设有安消预警、设备监控等模块,右边设有文保单位、巡查任务、故障隐患等模块。

据傅清林介绍,这一平台即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成果,是“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的重要科技保障。政府使用保险保费购买第三方科技服务,将科技与服务深度结合。

当平台切换到“实时视频”界面时,各个文物保护单位的实时视频画面一目了然;切换至“安消告警”界面后,不仅可查看告警消息,还可查看告警详情,包括告警位置、告警图像、告警原因、实时视频等;切换至“设备监控”界面后,可查看用于文物保护的物联网设备详情,包括安消系统、防雷系统、灭火系统等各设备状态。此外,还有“文保建筑”“运维管理”“统计分析”等界面可供切换。

第三方科技公司代表向记者介绍:“目前,平台已更新到5.0版。自‘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启动以来,我们研发团队就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指南(2020)》的要求,并结合各级主管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值班人员实际使用情况的反馈,对平台不断进行更新完善,为确保平台功能不断贴合实际应用场景,大版本每年更新一次,小版本每季度更新一次,在保证安全闭环的基础上让功能更精细。”

该平台综合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据文物保护单位防护现状制定系统方案,安装部署火灾探测、视频监控、智慧用电等物联网设备,通过光纤宽带或移动网络连通云平台,并将文物保护单位已有的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联网接入,利用智慧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开展监测预警、警情处理、隐患排查、远程监控、电子巡查、数据分析、设备管理、值班管理、文物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物联网设备时,各个文物保护单位都有不少施工秘笈,以实现对高科技加持的无缝衔接。

傅清林介绍:“在不破坏文物本体的基础上安装各种设备,比如,用抱箍的方式将热成像火灾探测器、红外摄像头等设备固定在古建筑的梁柱上;再比如,用靠色处理的方式将安装的线管等染上与文物建筑相似的颜色。此外,还会使用一些无线设备。”

这些举措,好比给文物保护单位戴上高科技的“健康手环”,不仅能实现对文物的远程“看护”,甚至还能给文物进行远程“排险”。

一个文物保护闭环

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参与,为文物保护单位提供的服务,称为“一平台两服务”。那么,什么是“一平台两服务”?它们是如何形成闭环的呢?

“一平台”,即文物安全监管平台;“两服务”,即第三方值班服务和第三方巡查服务。

罗荣华是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的一名值班员。到岗后,他一直坐在平台前,时刻关注平台动态,随时处理安全消防告警消息。当接收到警情后,他立即通过联动视频监控,查看文物现场状况,酌情判断是跟踪处置还是消除警情。遇有火灾紧急情况,他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远程灭火,争分夺秒降低火灾损失。

“远程灭火,怎么灭?”记者问。

罗荣华随即播放了一条远程灭火演练视频。视频中,某文物保护单位的地面上被放置了一个火势正旺的火盆。现场立即发出警报声,平台值班员同步收到安消告警消息,立刻远程监控查看火情,在平台上迅速选择无线灭火系统,点击“远程灭火”按钮。一瞬间,安装在文物点的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就将火盆里的火灭掉了。

“这是超细干粉,无毒无害,且易打扫,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一旁,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值班巡查管理员胡国玉解释道。

“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组建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值守人员队伍,及时处理平台警情,为全域文物保护单位提供全时段服务,这便是‘一平台两服务’之第三方值班服务。”傅清林说。

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还提供第三方巡查服务。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巡查员队伍,每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两次、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一次。这支队伍的成员全部经过消防、安防、文物、电气、信息化等方面专家培训后上岗,巡查中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上报,形成“发现及时、跟踪到位、反馈迅速”的文物保护闭环体系。

4日下午,记者跟随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巡查员袁青鹏巡查位于该县城关解放路的丘氏总祠。

上杭丘氏总祠,原名上杭丘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丘氏总祠也是清朝著名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创办的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2006年,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即上杭丘氏总祠)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2018年,上杭丘氏总祠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进入丘氏总祠,袁青鹏打开“智慧文保”手机客户端,通过面部识别登录系统。接着,他外一圈里一圈走遍丘氏总祠,在巡查点位设置的RFID电子标签上“打卡”确认。

“每到一个巡查点,我们就要仔细查看。比如,屋顶是否破损,墙面是否开裂,是否存在虫蛀现象等;再比如,是否堆放有易燃物品等,如有,就要立即清理。”袁青鹏说。

根据规定线路以及巡查表单内容,袁青鹏将照明装置戴在头上,如扫描仪般仔细查看丘氏总祠各个角落,并将丘氏总祠建筑本体以及周遭环境等各项情况全都记录于手机客户端。最后,签字确认提交。

“这些内容会同步传回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这样,一次巡查就完成了。”袁青鹏说。

一次守护文物安全的探索

“‘一平台两服务’将科技与服务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日常警情、风险隐患,达成文物保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文物安全监管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原先人力所不能达到的要求,提高了监管效率,有效解决了文物管理不够到位、维护不够及时、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让文物安全工作更有保障。下一步,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加大投保力度,逐年增加投保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争取让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安装上物联网设备,全部列入‘文物保险+服务’项目。”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春连说。

目前,全省试点地区“文物保险+服务”已涵盖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投保险种包括自然灾害险、盗窃险、火灾险、预防措施险等多种类型。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鲤城区将70%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也纳入保险范畴。各试点地区通过保险方式助力解决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资金、利用等方面的难点、痛点,有效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

截至2024年8月,自各试点地区文物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以来,全省共处理各种警情3.2万余次,进行数字化巡查6100余次,发现异常3100余次,共投入4212人次参与基层巡检,发现各类问题367个。通过及时排查警情、上报隐患和跟踪处置,将日常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基层文物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提升,文物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通过消灭处于萌芽状态的文物安全隐患,将文物安全关口前移。下一步,省文物局计划在原有的探索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落实这一文物保护新模式,让该模式在八闽大地上守护文物安全,推进我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巡查员袁青鹏在巡查点位设置的RFID电子标签上“打卡”确认。

image.png

上杭官田李氏大宗祠现状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image.png

上杭县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巡查员正在巡查上杭丘氏总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福建日报记者 陈黎慰 摄)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