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山海人家·返乡兴业的故事 | 90后海归为茶园装上科技“芯”
www.hyyz888.com 2024-08-09 09:48:14 陈艳 肖练冰 来源:东南网


海报.gif

茶产业是南平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南平市聚力打造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茶产业规模、质量、品牌和效益不断提升,“茶科技”逐渐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的密码。制茶技术的提高离不开茶叶技术人才全心全意地投入,90后方舟便是这样一位带着新知识投身家乡茶产业发展的“新茶人”。

近日,记者来到星村镇,一睹智慧生态茶园的风光,同时倾听“有智”青年方舟心中的“茶经”。

心系家乡 留洋学子归深山

方舟在茶园查看茶叶生长情况 东南网记者肖练冰 摄 

高大的个头,年轻的面孔,话语轻快而温和,眼前的年轻人便是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

星村镇坐落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产地核心区,素有武夷岩茶第一镇之美誉。生于斯、长于斯,方舟家世代以茶为生。外公游永生是武夷山最早从事茶叶生产的茶人之一,母亲游玉琼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对此,方舟与有荣焉:“能够出生在‘茶叶世家’是我的幸运,只有不断努力才对得起这份幸运。”

方舟与母亲游玉琼 受访者供图

年少时,父母希望方舟能够有更开阔的眼界,16岁时便让他留学海外,后在英国华威大学攻读大数据分析。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海外人才毕业回国的方舟拒绝了省市多个单位向他抛出的“橄榄枝”,一头扎进家乡的茶产业,将自己的留洋所学与祖辈经营的茶产业相结合。走出大山的方舟,又回到了大山。

科研型人才扎根农业生产,这在方舟的一众同学中极为少见,有些人无法理解他的决定。但在方舟看来,看似传统的茶,恰是最需要科技创新的。

“老一辈非遗传承人渐渐老去,技艺传承不能断。”方舟动情地解释道,“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把长辈们的制茶技艺变成可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研发机械设备,全流程‘护航’武夷岩茶传统工艺。”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的方舟穿梭于山野、流连于厂房,仔细了解种茶、摘茶、制茶的每个环节,身体力行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努力寻找用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学以致用 智慧茶园守护绿水青山

永生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 东南网记者肖练冰 摄

2016年,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全市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茶园。这与方舟心中的设想不谋而合。

他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适时尝试了“茶豆间作优质高效生态栽培”项目;还通过物联网实时观察茶叶生长情况,结合在园中安装的气候监测仪辅助安排生产,还建立了从施肥到病虫防治再到茶园管理的“生态链”式系统。

沿着茶园步道缓步前行,老人带着孩童欢快地追赶着蝴蝶,几位游客抚着花、用镜头“收藏”着眼前美景……茶园不再是大家传统印象里供茶农辛勤劳作的场所,智慧生态茶园建设让茶园变成了公园。

茶园风光 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我们星村镇最早的生态茶园,茶园中套种了大豆、油菜花,很好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在宣传和激励下,茶农们纷纷效仿方舟的做法,茶园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星村镇星村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余文珍向记者介绍道。当日,她正在大坪洲生态茶园中组织一场宣讲活动。

截至目前,永生茶业已建成示范性生态茶园5000多亩,带动周边茶园2万多亩,带动农户4000多户,带动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

在大家看来,方舟是践行“生态茶园”的先行者。但他认为,自己只是共同建设家乡的普通茶人,是武夷山的一分子。“武夷山的茶人千百年来侍茶、卖茶,以茶为生。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有永续的金山银山,这也是我们武夷茶人的共同愿景。”

研发设备 坚定发展茶科技

方舟带领团队对母亲游玉琼的制茶技艺进行数据采集,开展“茶叶摇青机器人”研发工作 受访者供图

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成本的增加是许多企业绕不开的问题。以采茶为例,茶青的成熟度对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香味至关重要,武夷岩茶的最佳采摘期只有三四天。若出现采茶工短缺、人力效率跟不上、春季多雨等问题,都会掣肘优质岩茶的生产。

如何消除短板、提质增效?方舟认为,可以通过设备的提升对这项传统行业进行辅助。

“我的设想是从采茶开始,从源头起实现科技化。”方舟说:“市面上常见的采茶机大多是日本、德国研发的,与武夷山本地适配度低,投入使用后茶园管理也将被动地适应国外标准,这让我难以接受。我们要有自己的茶机知识产权。”

下定决心的方舟随即组建了团队、自行研发智能化设备。不断摸索、持续实践,并向中科院、农科院的科研人才团队讨教,共同解决研发、操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今年4月,方舟带头研发的“茶叶摇青机器人”进行了中科院sts项目答辩,“智能采茶机”也进入了下地试行阶段。

乌龙茶智能炭焙数据采集箱 受访者供图

但是,当方舟信心满满地带着采茶设备下地操作时,他才发现,在实验室中排除各方因素“干扰”、制造出的茶机,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适应生产。譬如,为了追求环保使用电能,却忽略了电池过重、不利于移动的事实,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增加的重量也会增加茶农们的操作难度。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他深刻地体会到要坚持效果导向,研究成果的转化必须“落地”到实际生产中。

毫不气馁的他眼下正与团队商讨如何调整数据模型和配件,以达到更优效果。“实验就是不断摸索的过程。我规划的‘收获期’在2025年至2026年。”畅想未来,方舟信心满满地说道。“农业生产要转向智慧型、机械化,将新质生产力导入实际生产中,通过科技的手段让我们的产品更稳定、更具特色。未来我也会对此进行更多调研,并写入政协提案。”

方舟参加南平市两会 受访者供图

归国八载,方舟的身上有许多“光环”:海归学子、“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南平综合试验站成员、南平市政协委员、省科协技术协会常务委员。2023年,方舟又先后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级A类人才。于他而言,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我设想的智能化制茶,我只是在茶人前辈的基础上投入了专业所学。”他计划用科技的力量为传统茶园装上科技“芯”、创造更多可能性。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记者:陈艳 肖练冰

视频:肖练冰 陈艳 

责编:林瑶 李雅兰

海报:林睿

责任编辑:林瑶